□冯 昭 何翔任
“中国品牌,世界共享”,5月10日~14日,第七个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举办,东方明珠璀璨夺目,中国品牌闪耀世界。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铁装备视察时首次提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为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7年,国务院将每年5月10日确定为“中国品牌日”,到今年已经举办到第七届。以品牌为引领,中国犹如巨龙腾空,从制造大国向品牌强国快速迈进。
在知名品牌估值和战略咨询公司Brand Finance发布的《2023年全球品牌价值500强》榜单上,79个中国品牌上榜,中国品牌总价值位列第二,占全球品牌总价值的18%。
那么,中国品牌日的诞生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品牌建设史上的两次严重挫折
2019年,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表彰全国政协成立70年来100件有影响力重要提案。其中,《关于实施品牌战略,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提案》入选。
在总书记作出“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的2014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国际标准化组织品牌评价技术委员会顾问组主席刘平均提交了关于加强中国品牌建设的提案,内容包括设立中国品牌日等方面的建议。
刘平均回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球正处于由价格经济向质量经济转型的过渡阶段。为树立品牌正能量,国家开展了质量金奖、银奖、百花奖和省优、部优评选,10年中评选了6000多个国家质量奖,由于缺乏客观、公正的标准,且数量多、不好把关,引起社会的不良反响,国家有关部门随即下令停止了此类评选。
在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建议下,国务院批准了对“中国世界名牌”和“中国品牌”的评选,但这次评选的生命力只有8年。2008年,轰动社会的“三鹿奶粉含有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中国世界名牌”和“中国名牌”的评选被取缔。
品牌建设史上的两次严重挫折,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的相对滞后。
21世纪初,中国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只有75%左右,而美国、日本、欧洲同期已达95%;2015年,中国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了90%以上,而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高达98%。
随着国家对质量工作日益重视,尤其《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印发以后,中国产品质量合格率总体水平不断上升,在发达国家率先进入全球品牌经济时代的同时,我国产品质量可靠性问题也基本得到解决。
“中国品牌日”的设立成为转折点
我国每年“3·15”曝光假冒伪劣商品,保护消费者权益。但是我国缺少品牌正能量的宣传和引导,久而久之,我国的消费者只知道什么商品不好,而不知道什么商品好。
在商品质量基本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推动中国迈向品牌经济已经刻不容缓。2014年,刘平均率先提出加强品牌建设的提案。
当时,这件提案在全国政协约6000件提案中只进入了前100名,而只有进入前50名才能成为国家督办的重点提案。
时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周伯华认为,刘平均的提案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三个转变”指示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第二年以这件提案为基础,将其升华为《关于实施品牌战略,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集体提案,并作为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唯一的集体提案,提交全国政协进行审议。
这一次,该集体提案被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列入前三名,受到极大重视。
2016年1月,第十二届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主持召开了有18名委员、专家、企业家代表参加的“加快推进品牌建设”双周协商座谈会,刘平均作为主要提案人被安排在第一个发言。
会上,刘平均和诸位参会代表共同提出设立中国品牌日、成立中国品牌研究院、设立品牌发展基金、加强品牌知识产权保护等六个方面的建议。
随后,刘平均以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副局长和《关于实施品牌战略,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主要提案人的双重身份,向国务院作出设立“中国品牌日”的请示。
2017年4月,为纪念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的日子,国务院批准将每年5月10日确定为“中国品牌日”,以此增强全社会品牌意识,培育和宣传我国品牌正能量,让优秀品牌引导消费、拓展市场,推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