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5版:中国石化报05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炼化行业
绿色转型提速

2023年05月10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16.8K

2022年,我国炼油能力增至9.37亿吨/年,比上年增长3.2%,位居世界第一。其中,生产成品油为主的炼化企业加工能力约为8.5亿吨/年。

“双碳”目标下,我国炼化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绿色能源转型步伐加快。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碳达峰十大行动”重点任务,关于油气领域,重点强调控制汽油消费,以生物燃料替代航煤消费,加快非常规气开发,支持LNG(液化天然气)进入车船领域。石化化工行业被确定为重点降碳行业,需要进行生产环节降碳改造。

王超认为,在成品油消费面临达峰、化工市场前景广阔的背景下,炼化一体化已成为炼厂战略选择之一。炼油业务应加大低碳减排和转型力度,加快推进“油转化”“油转特”转型发展,转产低碳生物燃料,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增产高附加值产品,更加契合市场需求,推进低碳化转型,探索“绿氢炼化”。

中国石油规划总院市场营销研究所副所长仇玄预测,2030年后我国炼油能力过剩情况将较为严重。企业要抓住碳达峰前的市场机遇,及早谋划、苦练内功,为转型积蓄力量。

炼油行业要及早修炼两项内功。一是“减油增化”,探索汽油组分再利用。“双碳”目标下,以成品油为代表的燃料需求将逐渐萎缩,以乙烯和PX为代表的材料需求还远未饱和,市场需求的转变要求炼化企业将生产结构重心调整到材料方面。主要炼化企业都开始推动“减油增化”,成品油收率降至60%以下。结合“双碳”目标的要求,成品油收率还需要比较快的压降,2030年前要降低到50%以下,2050年降低到30%以下,更快推进“减油增化”才能符合市场自身演进的要求。从不同馏分的转化需求来看,汽油馏分的转化方向与转化技术需要重点关注。短暂下降的柴汽比将在2030年后快速回升,汽油消费的削减速度可能会远快于柴油。受电动替代影响,汽油需求在达峰后很难存在峰值平台期,2030~2040年将减少1亿吨左右,远超其他组分降幅。在考虑加工总量减少的情况下,以石脑油等方式向烯烃和芳烃转化后相关馏分可能依旧过剩,探索轻质组分的新转化方向和转化技术,是行业需要共同解决的难题。二是关注碳市场,做好统筹安排。2025年前,石化行业将纳入碳市场,碳排放成为企业重要成本之一。参考欧洲减碳经验,允许排放量、免费配额等是影响碳价格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减少免费配额,执行拍卖制度对减碳有较强推动作用。考虑到我国碳达峰到碳中和间的时间更短,我国将以比欧洲更短的时间、更大的力度进入免费配额缩减阶段,对企业效益形成实质性影响。炼化企业应加速自身碳减排,积极参与碳交易市场,降低自身成本。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