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1版:中国石化报01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中国石化扛稳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核心职责

全国首个“深地工程”再创勘探开发新纪录,全球最大绿氢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全国首套48K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建成投产、运行良好
2023年04月28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闫坪卉 祝庆敏
16.8K

本报讯 记者闫坪卉 祝庆敏报道:4月26日是第23个世界知识产权日。记者从中国石化科技部获悉,截至目前,中国石化获中国专利奖147项;累计申请专利10万余件,获得专利授权6.2万余件,专利质量连续4年位居央企首位。同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464项。

2022年以来,中国石化科技创新工作喜报频传,一批科技成果竞相涌现,跑出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度”。全国首个“深地工程”再创勘探开发新纪录、新层系深层页岩气再获突破,全球最大绿氢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全国首套生物航煤工业装置成功开车,应用第三代国产芳烃技术的首套装置建成投产,全国首套48K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建成投产、运行良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石化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纵深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加强从基础研究到工业应用的贯通式创新,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成果,不断夯实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底气和实力。

中国石化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拥有8家直属研究院、2家海外研发机构和50余家所属企业研究机构,建设了28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和43个集团公司重点实验室。两院院士24人、科研设计人员2万余人。

油气勘探开发理论创新与关键技术不断突破。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及工程、页岩油气地质工程一体化、老油田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进展,全节点高密度地震勘探、旋转地质导向钻井系统等高端装备系列持续迭代,有力支撑“深地工程”推开超深层油气宝库大门,高标准推进胜利济阳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创新引领页岩气新区新层系勘探与立体开发。2022年,中国石化国内油气当量产量刷新历史纪录。

炼油技术攻关成效显著。掌握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炼油全流程技术,具备采用自主技术设计建设千万吨级炼厂能力,形成清洁油品生产技术系列,支撑了全国油品质量升级。积极开展生物燃料、“油转化”“油转特”等关键技术攻关,生物航煤实现规模化生产,低硫重质船用燃料油成套技术成功开发,多个牌号特种油品实现工业生产。

化工与材料技术攻关成果丰硕。能够自主设计建设百万吨乙烯、芳烃、煤化工工程,创新形成了系列基本有机原料技术,开发了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三大合成材料生产技术和系列化产品。第三代芳烃、高等规聚丁烯-1、氢化丁腈等工业装置开车成功。碳纤维复合材料实现示范应用,我国首个万吨级48K大丝束碳纤维工程入选2022年央企十大“国之重器”。

公用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持续加强安全节能、低碳环保、工业软件、关键装备等领域技术攻坚,形成高酸性气田智能化安全管控技术体系,成功上线S Zorb(催化汽油吸附脱硫)装置在线实时优化成套软件。

新能源技术快速发展。形成地热资源绿色高效勘探、开发、利用技术体系,不断深化“雄县模式”,扩大地热利用规模。氢能全链条技术攻关加速推进,形成燃料电池车用氢气纯化技术,建成氢气纯化装置和千吨级供氢母站,成功研发兆瓦级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装置,为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