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2版:中国石化报02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扬子石化热电厂锅炉装置运行班长 刘春林

绿色供汽项目的技术大拿

2023年04月28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陶 炎 宋 祎
16.8K

人物名片:凭借苦干实干的拼劲、越战越勇的韧劲和善于创新的钻劲,刘春林先后获得集团公司技术能手、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陶 炎 宋 祎

4月23日,在扬子石化热电厂绿色供汽中心锅炉装置现场,刘春林带领该厂菁英训练营高级班的学员,讲解锅炉专业知识。“看到他们,就看到了年轻的自己,我得把他们带好。”刘春林说。

1988年,刘春林到扬子石化热电厂锅炉装置工作,便下定决心成为技术操作能手。他刻苦钻研锅炉专业技术,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从门外汉成长为技术大拿,从一线岗位操作工成长为公司首席技师。

2019年,扬子石化绿色供汽中心项目开始建设。和老装置相比,该项目供电标煤耗下降40%以上。项目采用了新工艺、新技术,时间紧、任务重、建设难度大。刘春林深度参与项目建设,主持编制了绿色供汽中心锅炉运行规程、锅炉系统图等6项技术文件。对锅炉的1100多条逻辑逐条分析优化,保证锅炉建设顺利进行。

锅炉装置的安稳运行,关系到整个扬子石化的安全生产,不能有丝毫松懈。作为刘春林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负责人,他组织攻关团队,解决各类生产难题。

针对绿色供汽中心锅炉的实际运行情况,他们明确了降低制粉电耗、降低氨用量等五大年度攻关目标。编制DCS系统调试验收报告,及时发现锅炉保护逻辑中存在的问题并落实整改。开展锅炉提效达标燃烧调整,提升锅炉效率。通过攻关,制粉电耗平均下降3千瓦时/吨煤,年节约生产费用超500万元,磨煤机运行优化控制、锅炉脱硝改造等攻关项目获公司科技进步奖。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