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勇攀化学驱技术高峰——记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采收率试验室化学二组2023年04月23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于 佳
本报记者 于 佳 进入4月,关于稠油复合驱技术的扩大应用进入重要阶段,如何把这项技术推广到更多区块,帮助胜利油田提高采收率,是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采收率试验室化学二组当前正在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勘探开发研究院采收率试验室化学二组有9名成员,平均年龄41.8岁,其中7名是女员工,主要从事化学驱油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新型驱油剂产品研发、复合驱配方设计及矿场应用等工作。 多年来,他们始终践行“科技增油”的初心使命,承担化学驱提高采收率领域的国家级、集团公司及胜利油田重大科研生产项目攻关研究共68项。3月底,勘探开发研究院采收率试验室化学二组被评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 从陆地到海上,从整装到低渗透、稠油等多类型油藏,目前胜利油田化学驱技术已动用储量6.2亿吨,累计增油3458万吨,提高采收率8.8%,年产油连续20年占油田11%以上,创利润385亿元。化学驱技术成为特高含水油田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和增储稳产的重要手段。 然而这一切,在化学二组副组长石静看来,都是现实环境的倒逼。 胜利油田拥有复杂的地质环境,也具有丰富的地下石油资源。经过60多年开发,整装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阶段,即使是温度和矿化度适中的油藏,也基本实施过化学驱开采。 眼看着好动用的油藏越来越少,还有那么多油藏沉睡地下,如何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成为开发人员主攻的重要方向。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曾外出考察学习,却发现由于特殊的油藏特点,很多化学驱油技术并不适用于胜利油田。“胜利走到这个节点,不能等,我们必须要先行一步,找到适用于胜利油藏条件的化学驱油方法。”石静说。 在胜利油田,稠油产量占比较大,此前对稠油油藏的开采方式以热采为主。能不能采取冷采的方式?2016年,这一任务落到了采收率试验室化学二组。 既然油稠,首要的办法就是先降黏。以往降黏都是用热降黏,那么,能否用化学剂降黏? 研究化学剂是化学二组的强项。结合以往常规吞吐降黏的方式,开发人员继续深入思考,尝试用常规降黏剂做驱油剂。通过大量试验,他们发现这种方式并不适用。 通过开展大量攻关试验与研究,最终形成了适用于稠油冷采的化学驱技术,并在中国石化推广应用。2023年计划实施稠油化学驱单元5个,覆盖地质储量2600万吨,预计增加可采储量417万吨。 对化学二组来说,攻坚克难的脚步远不止于此。二元复合驱获得成功后,他们也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瞄准了储量达到3.1亿吨的聚合物驱后油藏。 面对苛刻的油藏条件,他们打破传统驱油方法的思维束缚,大胆探索、勇于超越,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驱油剂,具有耐温抗盐、粘弹变形和调驱兼备的特点,通过开展聚驱后油藏非均相驱先导试验,提高采收率8.5%,也证实了在油藏近极限含水条件下,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经济可行。 挑战化学驱极限,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也避免不了试错的过程。尽管如此,石静和同事们依然很享受每一次研究的过程,也享受每一项技术在生产中获得的成果和喜悦。 提高采收率是永恒的主题,也是职责所在。胜利油田地下还埋藏着21.86亿吨适合化学驱油藏的地质储量,既给了他们施展技术的舞台,也看到了胜利油田发展的希望,这让他们感到动力十足。 面对越发苛刻的油藏条件,化学二组已经做好了准备,不断拓展化学驱技术应用阵地,力争“十四五”末化学驱年增油提高50%。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