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5版:中国石化报05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氨安全风险
或影响能源转型计划

2023年04月2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赵琳琳
16.8K

本报讯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最近发布的报告强调了全球变暖的毁灭性影响和采取行动的必要性。虽然绿氢和绿氨被吹捧为低碳或净零未来碳氢化合物的可行替代品,但与运输和储存相关的安全风险正日益被证实。这对欧洲的绿色能源战略构成了潜在威胁,因为非政府组织和民众可能反对这些计划,认为其中涉及的风险更大。

报告还指出,绿氨的海上运输更具成本效益,导致该产品大量涌入欧洲港口,特别是鹿特丹港。但这也意味着,氨的总运输量将呈指数级增长,增加了与氨有关的潜在风险。

减少这些风险的潜在解决方案是建设新的管道基础设施或氨裂解装置,而这将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时间。在此之前,传统运输可能仍将是主要方式。

现有法律或政策下的运输量配额已不足以满足需求,因此各国政府和欧盟迅速采取行动至关重要。如果做不到,可能导致高风险产品运输量不足,使绿氨项目的扩建“碰壁”。

虽然环保行动支持向非碳氢化合物的绿色转型,但如果有关安全风险的报告增加,特别是考虑到绿氢相关的更高成本和环境风险,这种情况可能改变。由于反对的声音可能增加,目前尚不清楚长远来看没有碳氢化合物的绿色转型是否可行。

在推动能源从碳氢化合物向绿氢和绿氨过渡的同时,与其运输和储存相关的安全风险构成了重大挑战。各国政府和欧盟需要制定正确的政策、法律和法规,以减少相关风险,并确保高风险产品有足够的运输量。否则,绿氨项目规模的扩大和绿氢的使用可能面临更多反对和挑战。

(赵琳琳)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