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6版:中国石化报06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精细刻画单砂体让气藏现身

2023年04月17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闫淑红
16.8K

    □闫淑红

    随着气田开发不断深入,大牛地气田剩余可动用储量越来越少,其品质呈现“深、薄、差、小、散”特征,要实现气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必须摸清这些零散分布气藏的空间展布特征及规模,做到有针对性地部署井位,采取相应的钻井工艺技术和压裂手段,提高采收率。

    面对气田层间、平面实际动用储量不清,剩余气分布零散、复杂的实际,攻关团队应用数字化综合平台,进行点、线、面、体循环交叉对比,实现了相变快、期次多、叠置关系复杂的单砂体准确快速划分,通过野外露头解剖、岩芯观察、测井分析,明确砂体内部不同部位的岩相组合与测井响应特征,建立不同沉积类型砂体的构型模式,量化不同类型沉积砂体的发育规模,并进行三维定量表征,使气藏展布更加直观。

    单砂体刻画成果及三维建模的应用收到显著成效,让团队对大牛地气田剩余气藏的空间展布有了清晰的认识,为精细部署井位、优选钻井工艺、优化压裂参数提供了有力支撑,气层钻遇率由57%提高至72%,中高效井占比由50%提高至68%,其中DP28-1井试获产量比邻井提升2~3倍,支撑了大牛地气田精细调整建产8.73亿立方米/年。

    该成果推广应用到东胜气田锦58、锦30井区,完成盆缘冲积扇—辫状河单砂体精细描述,实现了一井穿储层多个“甜点”,打出了10多口日无阻流量超100万立方米的高产井,有力支撑了东胜气田持续建产。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