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8版:中国石化报08版
日期检索
评估机构计算品牌价值 就像准丈母娘看准女婿2023年04月12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史芸赫
全球有三大品牌资产排行榜:Interbrand(英图博略)、Millward Brown(华通明略)、Brand Finance(品牌金融)。三家公司每年发布最具价值的品牌排名,他们虽然都称遵循同一套ISO国际标准进行评估,但实际方法相去甚远,得到的关于同一品牌的结果也大相径庭。 三家之中,Interbrand是鼻祖,全球性排行榜的发布始于2000年,业界公认最具权威性,被称为“最佳全球化品牌榜”。Brand Finance最为年轻,其创始人曾在Interbrand伦敦总部专门从事品牌资产评估工作,1996年创立Brand Finance。“Brand Finance全球500强”(Brand Finance Global 500)首发于2007年初。Millward Brown以市场调研起家,到2006年首发“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化品牌百强榜”(BrandZ Top 100 Most Valuable Global Brands)时,已经积累了大量关于品牌外部形象的质化和量化信息。 在三大家的榜上,同一个品牌有着多么不同的面目:都是给一个品牌过秤,结果相差的数额可能以百亿美元计,相差的比例则可能超过100%。 三大榜在论证其方法论的权威性时,都援引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的ISO 10668认证。遵循同一个文件,怎么会得出相差量级巨大的不同结果呢? ISO 10668的开篇,直接将品牌定义为“与营销相关的无形资产”(marketing-related intangible asset),首先框小了品牌概念的内涵。它在很大程度上参考了现有的各类有形和无形资产估值法的基础上,推荐了三大类品牌资产评估法:收益法(income approach)、市场法(market approach)和成本法(cost approach)。 收益法,顾名思义,指的是公司因为拥有这个品牌而赚的钱,需要计算“品牌剩余经济寿命”中的所有收益。它包含的所有六种具体方法,都以公司获得的收益为基数测算品牌资产的价值。 我们打个比方。如果准丈母娘用准女婿未来的收入来评价他的全部价值,逻辑对头吗?即使认为准女婿的收入就等于他的全部价值,那也要算一下准女婿一辈子的收入吧?ISO就是这么想的,也想这么办,但是,办不到啊。即使这位准女婿婚前有车有房有游艇有海岛,它们虽可能影响他的收入,但皆不算数,因为不直接等于他现在和未来的工资。计量的起点,是今年;计量的终点呢,是准女婿寿终正寝之时。 市场法(market approach),是以当时市场上类似公司的售价为参照系测算的。如果可以比较清楚地算出属于品牌的有形资产、债务、各种投资、其他无形资产的价值,并且将相当长时间内品牌对利润的贡献从总体利润预期中分割出来,市场法定义的“品牌资产”概念,倒是比较接近“把品牌这个虚空的东西卖了值多少钱”。 遗憾的是,市场法的应用相当局限。主要原因在于,找到一定时间段内合理的参照案例难度比较大。 成本法(cost approach),在历史上的应用比市场法要频繁,但仍然远远低于收益法。它的意思是指,现在弄出一个一模一样的品牌,需要花费多少钱——也就是品牌的重置成本。 通过测算品牌的重置成本来衡量品牌资产的价值,比收益法有一个先天优势,就是终于将品牌的过去考虑进来了。准女婿在婚前辛辛苦苦买的车、房、游艇、海岛,总算作为他的价值,被准丈母娘看在眼里。 如果说,收益法关注的是品牌资产的现在和未来,那么成本法关注的就是品牌资产的过去。二者各自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品牌的价值。在一般的资产评估中,绩优企业常用收益法。而营业状况不良的企业,用收益法算出的值会过于惨不忍睹。因此,用成本法评估企业过去,就成为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好比说,遇到一个前景光明的准女婿,我们就展望一下未来;遇到一个几乎丧失劳动能力但是仍有些家底的,我们只好看看家底值多少钱了。 但要说评估品牌价值最为推荐的,还是综合方法:将收益法、市场法、成本法的估值结果各自赋予一个权重,以加权平均值作为最终估值结果。 本文摘自管理学专著《品牌人格》,编辑有删减。作者史芸赫,知名品牌管理咨询顾问。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