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6版:中国石化报06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加减”中实现双赢

2023年04月03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于 佳 王彦磊
16.8K

胜利油田员工在高青5号注入站储罐区巡检。朱克民 摄

胜利油田

□本报记者 于 佳 通讯员 王彦磊

在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唐坊镇,几个巨大的白色储罐点缀在空旷的田野里。每天,二氧化碳从齐鲁石化源源不断输送到这里,再注入地下用于原油生产。

去年8月,我国最大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正式注气运行,标志着我国CCUS产业进入成熟的商业化运营阶段。

二氧化碳具备驱油功效,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引起了胜利油田科研人员的注意,当时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室内研究阶段。

2007年,科研人员在特低渗油藏高89-1块正式开展二氧化碳驱先导试验,利用二氧化碳给油藏补充地层能量,但未取得预期效果。

经过研究,科研人员发现,二氧化碳驱要想收到好的开发效果,必须实现混相驱替,即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实现二氧化碳与原油相互溶解。所谓“混相”,就像水和酒精融在一起,将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和原油融为一体,有助于提高采收率。

2013年,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与鲁明公司成立高压混相驱项目组,在樊142-7-X4井组开展试验。在现场试验的3年半里,6口油井始终处于关井状态,只有1口注气井源源不断地注入二氧化碳。

在注入1.9万吨二氧化碳后,2017年,试验井组的油井地层压力由17兆帕升至40兆帕,实现高压混相,油井开井后全部自喷,单井日产油由1吨升为6吨,以日均产油5吨的水平稳产两年。

至此,二氧化碳高压混相驱技术在胜利油田取得突破,实现“加油与减碳”双赢,坚定了推广二氧化碳驱油的信心。

百万吨级CCUS项目启动以来,针对液态二氧化碳易气化外排及多井同时注入计量分配难度大的难题,胜利油田攻关研发全密闭高效注入技术,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注入系列装备,破解了“零排放、低温计量、分压分注”等核心技术难题。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