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7版:中国石化报07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江汉石油工程

应用光纤实现井下井上信息互联

2023年03月20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吴丽萍 李 澎 孙文常
16.8K

本报讯 随着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深入发展,智能油田建设急需从单一的地面数字化拓展到井下井筒数字化,这也对井下参数监测的可靠性、准确性、实时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凭借比头发丝还细的玻璃纤维——光纤,江汉石油工程公司科研人员不仅能清晰观测到数千米井下的真实情况,而且能清楚“听到”一口井每一个层段的产量情况。

如何才能保证细如蛛丝的光纤在150摄氏度以下的井筒内不断地传输数据?针对这个难题,科研人员围绕非常规油气井筒光纤智能建设需求,为光纤设计了一款耐高温高压的专用“冲锋衣”——聚酯涂层和聚酰亚胺涂层,保证了光纤长期在-65摄氏度~150摄氏度的井筒内能正常使用。不仅如此,他们还配套研发了系列油气井专用高性能分布式光纤测温和分布式光纤声波监测设备、光缆水平井下入安装工艺系列、阵列式光电产剖仪器等核心技术产品,最终通过一根光纤实现了全井段温度和声波等参数测量,让井下井上信息互联互通。

截至目前,该公司累计完成光纤测试100余井次,通过开展固井、压裂改造、生产、衰减、排采等全阶段、全生命周期的光纤测试服务,有效提升了光纤下入、数据采集和分析解释的一体化服务能力。

(吴丽萍 李 澎 孙文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