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3版:中国石化报03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收到虚假简历,能否解除劳动合同

2023年03月10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沈 弘
16.8K

    案 例

    王某进入某公司工作,在面试时表示自己的学历证书原件不在身边,只向公司提供了大学本科学历证书的复印件。公司因急于用人,未进行学历验证就为王某办理了入职手续。

    该公司人事部在整理员工档案时,发现王某的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复印件造假。老板获知此事后表示不能接受员工的欺骗行为。公司遂以“提供虚假应聘材料构成严重违纪”为由与王某解除劳动合同,并且没有给予任何补偿。王某对公司的处理不服,遂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公司与其恢复劳动关系。

    仲裁结果表明,公司认为王某存在严重违纪行为,但公司规章制度中并未明确“提供虚假应聘材料”系严重违纪行为,且王某所在岗位录用条件只要求大专以上学历,而公司对其所主张的违纪行为未提供充分证据予以证明,且无相应处理规定,最终仲裁员会委裁决公司败诉。

    案例分析

    《劳动合同法》第8条规定: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劳动合同法》第26条规定: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本案中,公司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未审查劳动者的学历原件,人力资源部门相关人员未履行尽职审查的责任。企业以“严重违纪”为由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的前提是公司《员工手册》等文件中对该违纪行为予以规定,并向劳动者告知确认。而在本案中企业因制度缺乏对“提供虚假应聘材料”的相关违纪处理规定,故在法律上将承担依据不足的后果。

    有关建议

    1.若求职者因忘记携带入职完整材料,人力资源部门应要求其立即去取,或者按时补交材料。

    2.用人单位在《新员工面试登记表》中可要求承诺下列内容:

    (1)如果提供虚假简历,应聘者愿意接受解聘的后果,以承诺书的形式明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皆已履行告知义务,且承诺告知内容的真实性,可对有意提供虚假信息的劳动者起到震慑作用。

    (2)明确在指定时限内不能提供材料的,则视为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用人单位可随时解除劳动关系且不支付任何经济补偿金。

    (沈 弘)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