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6版:中国石化报06版
![]() ![]() ![]() 日期检索
市场情况2023年03月08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由于丙酸技术门槛相对较高,且其规模效应较为明显,具备产业链一体化的企业拥有更强的优势,因而全球丙酸产能主要掌握在巴斯夫、陶氏、伊士曼、帕斯托等化工巨头手中。全球前四大厂商市场份额超过90%。 其中,巴斯夫不仅在德国拥有较大的生产基地,还在中国建立了合资企业扬巴公司。欧洲、美国虽然在化工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及庞大的产能规模,但随着欧美用工成本的上升及产业的外移,化工产业逐步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迁移,中国的丙酸行业加速发展,不仅具备较强的生产能力,而且国内企业积极扩张产能。以鲁西化工为代表的中国大型化工企业积极扩产,以满足下游市场需求。据统计,2021年,中国丙酸产能近10万吨,但由于国内市场需求旺盛,仍需要从国外进口一部分丙酸。2022年3月,鲁西化工对外公示,正在推进二期丙酸项目,项目投产后,鲁西化工将以年产20万吨的生产能力,成为全球最大的丙酸生产企业。 目前,亚太地区是全球最大的丙酸市场,占有超过30%的市场份额,之后是美国市场,占比近30%。据统计,2021年全球丙酸市场规模达87.3亿元,国内丙酸市场规模为33.17亿元。据相关机构预测,全球丙酸市场规模在2027年将达到106.4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4%。 从我国丙酸生产情况来看,2015年以来我国丙酸产量逐渐增长,2020年突破4万吨,2021年增至5.8万吨。尽管我国丙酸产量逐年增长,但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每年还需大量依靠进口来弥补。据统计,2015~2020年我国丙酸进口量呈波动增长趋势,2020年进口量达3.61万吨,其中,从美国进口3.52万吨、从德国进口732吨。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