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压裂现场
|
![]() |
姓名:李凤霞 职务: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专家、采油工程研究所正高级研究员 荣誉:中国石化劳动模范 |
28年来,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专家李凤霞致力于储层改造工艺技术的科研攻关与现场生产支撑,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勇于创新,形成以密切割体积压裂为核心的地质工程一体化压裂技术,打造出一支压裂先锋突击队,技术服务遍布中国石化各大油气田,助力实现多个新领域新层系勘探突破。
围绕多尺度天然裂缝分布预测、天然裂缝和人工裂缝协同扩展机理及模型算法等难题,李凤霞带领团队攻关形成了高精度综合甜点评价、复杂裂缝扩展模拟和压后裂缝定量评价等三项关键技术。他们还研发出《地质工程一体化压裂优化与智能分析平台V1.0》(Hifrac),打破了国外对该领域软件的垄断,填补了中国石化压裂优化设计软件的空白。
中原油田普陆3井是国内第一口侏罗系千佛崖组致密砂岩大规模体积压裂井,没有可以借鉴的先例。面对巨大挑战,李凤霞带领团队反复研究分析论证,最终形成“多段分簇+复合压裂+多粒径支撑”大规模体积压裂工艺。
她严把各环节,施工前都要爬上罐顶检查液体性能,确保压裂液性能满足要求。施工中,她密切注视压力变化,留心每一个小的压力波动,灵活调整泵注程序。晚上施工结束后,她还要继续指导团队进行压后实时分析、评价施工效果。
“我们的压裂设计必须有明确的数据来源和精确度,不能有一点错误。”作为采油工程研究所多名青年员工的导师,李凤霞常对徒弟这么说。最终,普陆3井获得13万立方米高产工业气流,取得普光探区启动陆相勘探十余年来的首个实质性突破。李凤霞以不求易、不避难、求真务实的行动担当,持续助力中原、西南多口井获得高产。(王 迪)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