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研发清洁油品
|
![]() |
姓名:张 乐 职务: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科研管理部经理兼党支部书记 荣誉: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全国三八红旗手 |
“国家和市场的需求就是科研人员创新的方向”。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张乐始终谨记她的导师李大东院士的叮嘱。面对清洁柴油生产节能降碳的“卡脖子”技术壁垒,她锚定满足国家需求目标,长期扎根在科研一线,带领研发团队成功研发系列高效加氢催化剂。这些催化剂的大规模应用,为石化行业低碳转型、实现清洁技术发展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加氢催化剂的性能是生产清洁柴油的关键,在长周期反应过程中,如何同时保证催化剂的高活性和高稳定性是一个难题。张乐带领团队从化学反应和催化过程机理入手,潜心研究并充分实践。
作为团队带头人,加班成为张乐工作的常态。有时在挤条机旁一站就是一天,双手长时间捂在橡胶手套里,汗液将手掌泡到失去纹路,防尘口罩在脸上留下深深的勒痕。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的辛勤汗水终于获得收获。她发明的高性能活性相构建技术,增强了双活性金属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催化剂活性得到大幅提升。
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催化剂的稳定性有所下降,这将影响后续催化剂的定型,并带来一系列潜在问题。面对在原有研究基础上略加调整还是从催化剂基础研究开始重新探索的两难选择,张乐决定选择后者,对催化剂孔结构、积碳、金属分散度、活性相尺寸等方面进行研究,最终开发出活性金属高分散及锚定的活性相稳定技术,实现了催化剂活性及稳定性双提升的目标。
目前,张乐牵头开发的系列高效加氢催化剂已应用于国内外46套次加氢装置,总加工能力超过7000万吨/年,具有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蔡 晨)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