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向着新材料领域不断前行2023年03月08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周凌 潘亚男 张龙贵
从PBST专用催化剂合成到聚合工艺的开发,从产品结构调控到应用领域的探索,从小试到模式和中试放大,在北京化工研究院合成树脂领域的这些工作中,都能见到高级专家祝桂香的身影。“作为一名材料研发人员,我希望能研发出环境友好的材料,既能让人们享受高分子材料带来的便利,又能绿色环保”。 2004年,博士毕业的祝桂香来到北化院工作,初步尝试合成全新的稀土催化体系,将其应用到可降解聚酯缩聚体系中。历经半年数次试验积累后,她开始尝试布局知识产权领域,从催化剂、聚合工艺到产品结构,从国内到国外,为中国石化在生物可降解领域抢占了宝贵的先机。 2006年,在杭州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生物基及生物降解塑料大会上,祝桂香作了“稀土催化剂制备脂肪芳香共聚酯”的报告,成为国内第一位系统阐述脂肪芳香共聚酯制备技术的发言人。2008年北京奥运会,祝桂香带领团队积极攻关产品放大制备技术,联合上海石化、四川大学,成功制备两万个纸塑复合奥运礼品袋。 为让PBST技术实现产业化,祝桂香在合作厂家全程现场跟踪,圆满完成放大生产任务,为连续聚合工艺包的编制打下坚实基础。她还带领团队成功开发出10微米厚度PBST超薄膜,在多地开展棉花、花生、玉米等地膜铺膜试验。这项技术在国内外属于首创。 如今,北化院已形成PBST全产业链技术,并在海南炼化海南聚酯新材料6万吨/年PBST项目进行装置建设。建成后,这将是世界上首套PBST产业化装置。坚守20年,看到自己的原创研发技术即将结出丰硕成果,祝桂香很是欣慰。她坚信,一定可以打造出生物降解材料的新品牌,向着洁净、绿色、高端的新材料领域不断前行。 (周 凌 潘亚男 张龙贵)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