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深层致密气藏勘探开发理论突破与发展方向2023年03月06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刘君龙
□刘君龙 川西须家河组气藏三级储量超万亿立方米,其中新场-合兴场须二气藏勘探程度最高,却历经10余年不能实现规模开发。 2018年以来,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与西南油气对新场-合兴场须二气藏难动用储量开展了地质-地球物理-开发关键技术一体化协同攻关,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理论认识和技术成果。阐明“先成藏、后致密、超压充注、晚期调整”的成藏机制,提出“早期构造控带、中期差异致密控储、晚期构造调整控产”的“三控”富集理论,建立“两类五型”地质新模式,明确断褶裂缝类是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有效建产的“甜点”;形成了基于岩相分级评价的基质储层定量预测技术,有效储层吻合率91%;查明深层致密砂岩裂缝体地震响应机理,研发形成断裂-褶皱构造约束的裂缝体轮廓及内幕刻画方法;形成裂缝发育区的大规模体积压裂工艺技术,通过压裂沟通更大规模体积的裂缝发育区,进一步支撑裂缝,形成稳定导流,实现高产稳产。 系列成果支撑新场-合兴场须二气藏产能建设获得重要突破,并推广应用至四川盆地通南巴、普光、通江、东峰场等多个区块,有效推动了四川盆地中国石化区块须家河组致密气的勘探开发,同时对国内深层致密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未来为实现四川盆地致密砂岩气的规模建产,仍需在以下三方面继续开展攻关: 一是应加强盆地层面须家河组领域的综合研究。四川盆地不同区块的须家河组气藏在构造演化、沉积特征、成藏富集规律、高产主控因素、裂缝发育特征、地应力特征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因此要对每个区块深化研究。 二是应分层次开展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致密气的勘探与开发工作。建议对川西新场-合兴场区块、元坝区块中东部、通南巴区块等以开发评价为主进行攻关,对普光、阆中等区块以勘探为主进行攻关,力争提交规模储量和实现高产井突破。 三是应坚持勘探开发、地质工程一体化协同攻关。各区块勘探程度和开发程度不均,因此应持续加强勘探与开发联合研究,一体化部署至关重要。 (作者单位: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