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转型急刹车
bp是最早启动能源转型且步子也迈得最大的国际石油公司,其业务的多元化早在21世纪初就很明确。彼时bp重新诠释了公司简称的含义,提出beyond petroleum(超越石油)的宏愿。在行动上,bp更是提前多数公司40多年介入太阳能发电领域,2017年收购欧洲最大太阳能发电公司股份,2020年增持比例至50%;在风电领域亦有建树,除了在美国的8个州均有风电项目,2020年还收购了Equinor(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旗下海上风电项目的一半股份;在氢能领域多管齐下,探索最具前景的氢能发展方式,在国内开展蓝氢项目,在德国与当地炼厂合作生产绿氢;2011年就进军生物燃料领域,斥资6.8亿美元收购巴西生物燃料公司,持投比例近乎全资。
作为欧洲能源转型大潮中的急先锋,bp2020年宣布未来十年计划时,曾表示,将油气日产量至少减少100万桶油当量,相当于在2019年的基础上削减四成。与此同时,bp还表示,新十年计划将聚焦低碳电力和能源、便利零售和移动出行,以及油气三大领域,油气已被放到次要地位。
多年的布局已经使bp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如鱼得水,油气减产计划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截至2021年12月底,bp的石油产量已从2019年的209.6万桶/日降至185万桶/日,降幅约11%;天然气储产量也分别从2019年的456亿立方英尺和91亿立方英尺降至396亿立方英尺和79亿立方英尺,储产量降幅均约13%。能源转型进展有序,但突如其来的地缘政治冲突和随之而起的能源短缺状况却打断了这一趋势。
根据bp的年度财报,2022年获利276.5亿美元,超过2008年创下的263亿美元的年度获利纪录,与2021年相比大幅增长116%。同时,bp还明确宣布,将放慢削减油气产量的步伐。消息一出激怒了环保人士,加大了向其征收暴利税的呼声。但市场却用48小时以10%的幅度推高了bp的股价,表达了资本对该公司策略的认可。
实际上,市场对bp公司战略的态度一直很“诚实”。2020年上任的bp新首席执行官鲁尼将能源转型作为公司的总战略方针,制订的转型计划也非常激进,随后的疫情导致油气需求大降,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战略的正确性。但舆论褒奖不绝于耳的同时,bp的股价却一直不温不火,总是低于对手公司。
战略调整引争议
鉴于新形势,bp对原定的公司战略进行了调整。原计划到2030年油气产量在2019年的基础上减少40%,现在修改为仅减少25%。显然,其他的碳减排计划自然也无法持续下去。业界分析师认为,这代表能源安全的权重在能源转型进程中有所增加,公众对能源价格的承受能力、能源供应的可靠性等因素将更受重视,这对于bp也是务实的一步。
bp的多元化战略并非首次发生动摇。2008年国际油价飙升至150美元/桶的历史高点时,bp也对多年执行的新能源战略产生质疑。2011年,bp退出了经营多年的太阳能业务,还暂停了高级生物燃料研究项目、削减风电业务。但仅6年后,bp又通过收购太阳能发电公司,重返太阳能发电领域。从这个角度看,21世纪以来,bp已是二度在新能源发展方向上表现出心浮气躁,而支持气候变化应对方针的政府和官方及民间团体对bp的这番反复操作都反应强烈。
bp高层对此却自有说辞。鲁尼并不承认改变了公司战略,而是强调这是能源转型战略的强化,并称,现在起到2030年,公司在向油气领域追加80亿美元投资的同时,也会在能源转型业务方面,包括生物燃料、充电设备、可再生能源和氢能等,同样追加80亿美元投资。
bp的股东也为公司的新动向站台,表示此次调整计划不应被视为大型石油公司就此放弃能源转型的信号。也有分析师称,当前大型石油公司面临的挑战非常复杂,在全球能源体系从化石燃料转向可再生能源的过程中,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出现极端波动,要在这样的动荡中既实现能源转型,又保证收益,对每一个大型能源公司的“掌门人”都是严峻的考验。采取弹性的发展方式,兼顾能源转型和收益,在探索中明确未来能源系统的面貌,从而确定公司的发展路径或许是更明智的做法。
bp忙于调整计划之际,西方国家的决策者仍未放弃能源转型的努力,欧盟加快了在欧盟范围内推广可再生能源和氢气项目的计划,以取代对俄罗斯化石燃料的依赖;美国通过的通货膨胀削减法案承诺将大力推动绿色能源投资。但公司的经营者需要实现股东投资回报的最大化,但凡这个现实不发生改变,能源转型就不能完全指望这些从化石能源中受益最多的公司来帮助世界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