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刘劲松 扎根一线的“工人院士”

2023年03月03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赵书萱
16.8K

刘劲松,1976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燕山石化炼油厂中压加氢装置工段长,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中国石化技能大师

    27年来,刘劲松坚守“当最好的石化工人”的初心,扎根一线钻研加氢工艺。他始终珍视自己的“工人”身份,从操作工人一步步成长为“大国工匠”、中国石化炼化企业首位“工人院士”。

    赵书萱

    “当工人,就要当最好的石化工人。”

    这是刘劲松的志向,也是他27年来的坚持。

    1996年,20岁的刘劲松专科毕业进入燕山石化。一入厂,他便参与了炼油系统“腾飞”工程的建设。那是燕山石化第一套中压加氢装置。

    那段热气腾腾的日子,对刘劲松影响很大。

    一支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的开车队伍,喊着“争当先锋、报效国家”的口号,靠着1本操作法、1本工艺规程、1本流程图,实现装置一次开车成功。那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新的中压加氢装置,燕山石化率先在国内产出无铅汽油。

    加氢工艺是炼油系统产出清洁油品的主流工艺。“想着首都每一滴清洁汽油里都有自己的贡献,内心是骄傲的。”刘劲松说,这让他更加坚定地钻研加氢工艺。

    刘劲松的学习劲头在装置区很出名。“天天泡在装置里,还总带着我们一起研究。”一同入职的同事张炎很佩服他。2004年,刘劲松参加全国石油石化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加氢裂化装置操作工竞赛,一举斩获金奖。随后,荣誉纷至沓来。大家都以为他要转管理岗,可刘劲松近乎固执地守在一线:“在这里,心里踏实。”

    2016年,燕山石化中压加氢装置采用直馏柴油裂化的新技术,实施扩能改造。作为总指挥,刘劲松把自己钉在现场,设计阶段提供上万个基础数据,方案审核阶段提出50多项优化建议,开工阶段连续奋战7个日夜。5个月里,他瘦了10公斤。最终,国内首套直馏柴油裂化生产航煤装置一次开车成功,该项目获中国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

    2020年,作为总指挥,他指导中国石化与北京冬奥会官方战略合作项目——燕山石化氢气新能源装置一次开车成功。

    在刘劲松的带领下,燕山石化炼油系统加氢工艺始终走在行业前列,他也成长为系统内首屈一指的“加氢大师”。2022年,刘劲松获得中华技能大奖,这是国家颁发给技术工人的最高荣誉,获此奖者被尊称为“工人院士”。以刘劲松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被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企业培养出一批加氢领域人才。

    如今,刘劲松依旧每天奔波在装置区,努力做最好的石化工人。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