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塑料循环助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2023年03月0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傅向升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傅向升 塑料诞生百年来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作出重要贡献,尤其在代钢代木、节能减排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如今,治理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共识。塑料循环经济是减少塑料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 塑料循环经济分物理循环和化学循环。物理循环利用是废弃塑料资源化梯级再利用的现实路径。化学循环利用可以实现废弃塑料的高价值化再利用,国内外很多企业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有的是用解聚或分解的方法,将废弃塑料还原为单体、再次聚合,实现化学循环。据了解,最早的杜邦、近年的亨斯迈都已掌握“甲醇分解技术”,将废聚酯(PET)饮料瓶分解成对苯二甲酸甲酯和乙二醇单体,然后重新合成新的PET树脂,实现了闭环化学循环。 也有的是将废弃塑料气化为合成气或者热解为油品、再合成化学品及其聚合物。如巴斯夫正在研发的热裂解工艺,把废塑料热裂解为合成气或油品,用这种原料在路德维希港一体化基地再生产各种化学品或聚合物,其品质达到食品级;伊士曼通过聚酯再生技术实现一系列聚酯塑料废弃物的化学回收,与传统工艺相比可减少20%~30%的温室气体排放;日本神钢环境利用流化床气化炉,把低纯度、不易循环利用的废旧塑料气化,用获得的合成气制取甲醇,该项目计划2023年9月开始运营,这种方法每处理6万吨废塑料,可综合减少1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中国石化石科院、航天科工等企业也都取得了塑料循环利用的阶段性成果。 化学循环从技术角度看不是难题,因为化学反应大多都是可逆的:能合成就能分解、能聚合就能解聚。目前最大的障碍是经济上的,是成本和价格问题。因此,仅有技术方案是不够的,还需要政策的推动,以及人们的共识和全球的行动。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