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8版:中国石化报08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中土友谊万年长

2023年02月17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蒋 振 陈 强
16.8K

    ●蒋 振 陈 强

    经过了10多个小时的颠簸,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平台经理王海鹏终于赶到了位于土库曼斯坦西部卡拉库姆沙漠深处的修井项目营地。虽然告别了家人,心中有些不舍,可是想到自己将带队重返那片工作了10余年的异域沙海,想到自己将肩负起项目重启的重任,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工期紧迫,王海鹏顾不上适应环境,便立即投入启动工作。设备设施经多年高温和风沙侵蚀老化情况严重,大部分关键配件都需要重新更换检测,现场维修整改工作量很大。

    王海鹏组织大家分工合作、加班加点,全力推进设备整修启动。他带领的队伍里既有熟悉的中国面孔,也有来自土库曼斯坦曾经共事多年的同事。“穆拉特,苏里曼,马克萨特……”一见面,王海鹏一个个叫出他们的名字。当听说项目重新启动,他们有的辞去城里的工作,有的离开自己的家乡,又回到了项目部。

    近日,王海鹏去拜访了项目部的老朋友阿拉兹大叔。作为附近村庄的长者,阿拉兹大叔不仅曾为项目服务多年,还把自己的子侄后辈介绍到项目部工作,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成长为业务骨干,不仅学到了技术,还改善了生活,在村里盖起了新房。

    多年不见,阿拉兹大叔依然精神矍铄,他拉着王海鹏的手激动地说:“很高兴能和中国朋友重逢,祝福项目发展越来越好,愿中土友谊万年长!”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