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工程建设公司(SEI)工艺室高级工程师

彭勃:“被苹果砸中”的
提氦技术工程师

2023年02月17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李孟雨 李雨霖 顾 湘
16.8K

彭勃带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回收高纯氦气成套技术。 顾 湘 摄

    李孟雨 李雨霖 顾 湘

    前不久,中国石化首套天然气氦气回收项目一次开车成功,产出合格氦气产品。“我国氦气需求进口比例高,并且进口氦气总量及用途均受国外限制,是制约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卡脖子’资源。”该项目技术负责人——工程建设公司(SEI)工艺室高级工程师彭勃说。

    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彭勃,虽是化学工程系毕业,但在校期间长期受工程物理系前辈熏陶,深知氦气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他历时4年,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页岩气(天然气)回收高纯氦气成套技术,为我国摆脱对进口的依赖、实现氦气自给自足提供了全新的可行方案。

    “我确认我们找到了宝藏”

    2014年底,中国石化建设第一套百万立方米级天然气液化装置。为提升甲烷回收率,SEI研发团队对泡点气进行二次液化。项目技术负责人彭勃在物料平衡表中偶然发现,泡点气居然含有15个摩尔百分比的氦气。

    氦气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气体,在众多高端技术领域和关键装备制造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国际上重要的战略物资,被誉为气体中的“芯片”。然而由于我国氦气品位较低,开发成本高昂。

    这一不经意间的发现,激起了彭勃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我的第一反应是算错了。”彭勃说,“但经过仔细核算之后,我确认我们找到了宝藏!当时的体会,有点像牛顿‘被苹果砸中’的感觉。”

    “也给年轻同志一个实践锻炼机会”

    2018年,中国石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座天然气液化工厂——涪陵LNG工厂成功开车。彭勃主动请缨,带领天然气液化研发小组从零开始,开展LNG工厂增设BOG尾气(LNG储罐闪蒸汽)提氦项目的工艺设计。

    在集团公司领导的关怀支持下,由科技部组织,工程建设公司牵头联合兄弟单位进行攻关。随后,该项目被列入中国石化“十条龙”重点攻关项目。

    彭勃采用他在中国石化百万吨乙烯攻关时采用的“背靠背”模拟方式,与年轻的工艺设计人并行进行流程模拟工作。

    “这种‘背靠背’的方法既可以保证模拟的准确性,也给年轻同志一个实践锻炼机会。”彭勃道出了他的初衷,“经多次化验分析,泡点气中氦气含量达19.8%。这正是中国稀缺的超富氦资源,机会难得,更多年轻人能参与这一项目的话,一生光荣。”

    “我不想辜负这个时代”

    面对严苛的技术封锁,彭勃依托SEI高效的“固定+柔性+联络”技术研发体系,带领团队将原料含氢量高、杂质分离困难、产品规格高等困难各个击破,根据实验结果对工艺方案快速迭代、数易其稿。历时4年,他终于带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回收高纯氦气成套技术。

    如今,在彭勃的推动下,SEI第一套应用智能优化进行工艺设计的天然气液化工厂雏形已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彭勃和他的团队设计的与超级炼油厂配套的240万吨/年乙烯装置、与海外油田开发配套的超大规模天然气液化工厂将一一实现。

    “何其幸运,我们赶上了中国百年来国运蒸腾日上的时代,我不想辜负这个时代。”彭勃用《大江大河》中的一句话激励自己,同时也激励团队成员。目前,彭勃已申请发明专利19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1项。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