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集团公司技术能手、西北油田采油二厂采油管理三区生产安全运行中心主任
梁洪云:踏遍井站人未老2023年02月17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麦吾丽旦 王辉辉
麦吾丽旦 王辉辉 图/文 到了知天命之年,梁洪云一点也不认命,依旧做自己喜欢的事——连续30年行走在采油小路上,无论寒暑冬夏。 尽管已是西北油田数得着的采油“大工匠”,可在他看来,在地处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采油二厂采油管理三区,他的深情、他的理想、他的付出,早已融入每一条飘满油香的小路。 “第一次发明的灵感,来自同事的期盼” 1993年,梁洪云从华东石油技校毕业进入西北油田,成为一名钻工。打小就倔强、不服输的他,用了短短8个月就当上了副司钻。 2001年4月,采油二厂成立,他来到采油队成为采油工。凭借钻劲和韧劲,他很快取得采油高级技师资格。 “第一次发明的灵感,来自同事的期盼。”梁洪云说,2010年,因流动性差、含水不断上升,TK750井场输油管线堵塞。关井后,员工需要每隔1小时就往井里添加降黏剂降低回压。他就想,能不能发明一个方便、灵活、投资少的自动加药解堵装置呢? 之后,他白天采集数据,晚上依据加药装置原理反复试验、改装。经过1个多月努力,梁洪云研发出机抽井高压正注解堵工具,这项发明被迅速推广到其他稠油井区,填补了国内同行业空白。 解决问题上千个,累计创效上亿元 梁洪云的创新重点始终放在解决生产难题上。他发明的机抽井高压正注解堵工具,目前已升级到第三代,可适应各种采油树内部结构,修井时无须安装任何辅助设施即可实现高压解堵;2014年,采油二厂成立以梁洪云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之后两年,这个工作室先后被评为分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模创新工作室;2019年,他对混输站进行“三合一”流程改造,节约费用1019万元…… 这些年,梁洪云共解决现场问题1000多个,并获“中央企业技能大赛优秀选手”称号。他与油井为伍,与风沙相伴,先后取得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6项,累计创效突破1亿元。 “今年大漠的冬天格外冷,很多年轻人都说扛不住,我倒没啥感觉。”梁洪云说,“也许是因为梦想与担当永不老,解决难题、为企业创效,我是当一辈子的事去做的。”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