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大漠深处树起石化工程新标杆2023年01月1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张 俊 汤 晟 王辉辉
梁静献 李 娜
阅读提示 在狂风沙暴肆虐、资源调配极度困难的塔克拉玛干“生命禁区”,中国石化在疆“一字号”工程——顺北油气田奥陶系油气藏产能建设地面工程,创造了国内同等规模、同类装置建设周期、工程质量、创造效益等多项纪录,日前获得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水平二等成果奖,中国石化“深地工程”传播入选2022年度中国品牌创新案例,成为“中国智造”样板工程。 □本报记者 张 俊 汤 晟 王辉辉/文 梁静献 李 娜/图 在“死亡之海”探寻盎然生机,于大漠深处“攀登”地下珠峰。 2022年底,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漠深处的顺北油气田喜讯频传,继中国石化“五化”(标准化设计、工厂化预制、模块化施工、机械化作业、信息化管理)示范工程“顺北油气田奥陶系油气藏产能建设地面工程”喜获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水平二等成果奖后,中国石化“深地工程”传播入选2022年度中国品牌创新案例。 这是西北油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向地球深部进军”和“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生动实践,也是自主创新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在中国石化“深地工程”领域取得的又一突破。 “五化”模式打响“中国智造”品牌 作为中国石化增储上产的重要阵地,顺北油气田已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7亿吨、溶解气534亿立方米。顺北油气田勘探开发工程是我国首个以“深地工程”命名的油气勘探开发一体化项目,被誉为“深地一号”。其地面工程设计年最大处理能力为原油150万吨、天然气15亿立方米、污水50万吨,建成后将有力推动两年内顺北原油产量增长25%、天然气产量增长390%。 记者采访该项目工程建设团队时,这群让“死亡之海”焕发生机的人个个喜形于色。 到目前,顺北油气田联合站已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安全生产520天,累计处理原油157.5万吨、天然气18.5亿立方米。不论严寒酷暑、风沙肆虐,它均能高效平稳运行,已成为沙漠中的地标级风景、石油人心中的骄傲。 顺北油气田于2016年获得商业发现后,塔里木盆地各大油田高速发展,地面工程建设必须与时俱进。西北油田工程建设团队决心不仅要保障生产运行,还要利用高新技术为增油上产提质增效,打响“中国智造”品牌。 在顺北油气田联合站设计伊始,工程建设团队深入学习中国石化“五化”建设等先进理念,并到长庆、塔里木、新疆等油田深入调研,梳理总结国内油田建设经验100余条,在顺北油气田奥陶系油气藏产能建设地面工程中进行工艺创新、技术创新和项目管理创新30余项,各项地面工程技术国内领先。 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地面工程设备与信息管理室经理屈丹龙说,西北油田创新应用“五化”建设模式,建成西北油田建设史上一次性功能最全、水平最高、速度最快、指标最优的大型油气处理站场,打造出集团公司上游唯一新建产能“五化”示范工程。 “五化”是石油工程建设模式的一次创新,是甲乙双方降本增效的迫切要求。“‘五化’建设的核心就是标准化设计+工厂化预制+模块化施工,其中贯穿机械化作业和信息化管理。”西北油田地面工程与设备管理部经理叶帆说。 以标准化设计为龙头,工程建设团队将原本平铺在地面的装置优化整合,实现全专业三维协同设计,在大幅提高设计质量的同时,减少占地面积80亩。 以工厂化预制为基础,采取分厂预制、现场组装的方式,既提高了预制质量,也提升了施工效率、工程质量及机械使用效率,预制率达到71%,管道焊接一次合格率达98.5%,整体工期缩短20%以上。 以模块化施工为手段,将施工模式由设备安装和现场焊接转变为模块拼装,犹如拼积木一般快捷,实现了模块深度集成和施工组织优化,提高施工速度,同时集成度更高、布局更紧凑,第二列装置模块比第一列减少5个,减少占地面积20%。 以机械化作业为抓手,利用场区强夯、等离子切割、自动化焊接、储罐倒装法施工、橇块组装等机械化作业手段,机械化施工率达60%,节约现场工时30%左右。 以信息化管理为支撑,打造“集中监控、无人值守、故障巡检、专业维修”的样板站场,陆上百万吨级油气田(当量)用工仅98人。 施工模式“换新颜”,让这项工程创出国内同等规模、同类装置建设周期、工程质量、创造效益等多项纪录,树起中国石化产能建设地面工程“五化”建设新标杆。 聚焦绿色低碳擦亮品牌底色 千百年来,这片沙漠曾让无数西域商客望而却步,楼兰、精绝等古文明都已深埋沙中…… 如今,工程建设团队建成油田主干路近200公里,沙漠公路两侧,时常有人在固沙草坪中留影。“这是秉持‘开发一片、绿化一片、保护一片’理念绿色开发油田的缩影。”西北油田地面工程与设备管理部副经理汤晟说。 工程建设团队树立绿色思维,攻关低碳技术,全力打造科技、智能、清洁、绿色开发体系,实现油气开发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为建设美丽新疆增光添彩。 “我们按照工艺技术水平高、材质选择标准高、信息化程度高、低能耗、低排放的‘三高两低’设计思路,不断细化优化方案,统筹协调设计、采办、施工一体化运行,确保项目优质高效运行。”叶帆介绍。 团队建立项目设计、采购、施工全过程、全覆盖的进度检测体系,实现项目建设进度精准控制;构建质量管理制度支撑、质量保证、培训教育等体系,使工程质量始终受控可控,项目建设质量合格率达100%。 在生产工艺方面,团队创新采用了一系列高新技术。其中,采用高持液率油气混输与长距离冷输技术,将高落差、高气油比、高持液率下混输长度国内纪录刷新至107公里,将凝析油冷输长度国内纪录刷新至187.4公里,混输技术节约投资1.3亿元,冷输技术每年节约燃料气2220万立方米、输送能耗费用1900多万元。 此外,采用原油负压气提脱硫与稳定一体化技术,使原油脱硫成本由每吨18元降至2.2元,万吨原油增产凝液50吨。而伴生气含硫凝液分馏脱硫技术则解决了凝液环保、低成本脱硫技术难题,一步脱多组分硫化物技术降低天然气处理投资4300多万元。 地面工程建设采取多层立体布置,其中110千伏变电站建筑面积优化30%,联合站占地面积优化22%。采用35千伏/10千伏配电交叉网络、低耗设备及变频设备,综合降低电耗5%,年节约用电1200万千瓦时。 该工程首次采用中温破乳工艺,原油处理能耗降低25%,年节约燃料气消耗660万立方米;设置热量回收装置7套,年节约燃料气25.1万立方米;大功率设备采用变频节能设计,运行节能10%;供热的热煤炉、锅炉设置余热利用,节能6%。 该工程还首次采用“高效一体化装置+负压气提脱硫”的短流程、全密闭采出水处理工艺,处理水全部循环回注,用于开发油田。环境保护工艺流程全密闭,实现“油不落地、水不外排、气不放空”,VOCs(挥发性有机物)实现零排放。 2021年,顺北油气田“五化”建设在中国石化考核中排名第一。 提质增效扩大品牌影响力 “五化”模式打破了传统项目建设模式中各自为战的局限,将烦琐复杂的工程设计、耗时费力的建设施工、强度较大的人工操作等化零为整、化繁为简,成为推进油田工程建设公司转型升级、全面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举措。 2020年以来,顺北油气田奥陶系油气藏产能建设地面工程已高质高效建成100万吨/年原油处理装置、13.8亿立方米/年天然气处理装置,相比同类型站场建设提速两倍。 不只在顺北油气田联合站,在集输工程建设方面,应用“五化”建设技术,解决了高持液率、含高碳链蜡、高气液比、沙漠高起伏下集输难题,累计建成原油外输管线近200公里、集输管线300公里、110千伏输电线路200公里,是同类项目施工速度的1.8倍。 在电力工程建设方面,顺北110千伏变电站一区变电站7座预制舱建筑面积优化30%,仅6个月建成;二区变电站进一步整合预制舱模块,预制舱模块优化为2个,占地面积减少900平方米,建设工期再减30天。 这些工程施工经验推广至塔河油田集中制氮、TP12-8天然气处理站等8项工程,节约施工费用8950万元。 工程建设团队还建立顺北生产运行智能管理系统,运行费用降低15%,碳3+产品收率提高3个百分点,站内用工降低57%,累计创效9280万元。 系列防腐新技术在顺北联合站得到推广应用,设备全生命周期内节约工程投资5200多万元、节约各类检修维修成本1800多万元。 在这一品牌工程建设过程中,累计培育专业团队50余支,创造本地就业岗位3000多个,有力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有效助力集团公司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和绿色新疆建设。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