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集中资源攻关 打造国之重器2023年01月09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本报记者
新闻会客厅 重大技术装备是国之重器,事关综合国力和能源安全。在国家相关部委的有力推动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成效显著提高。如今,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国产化情况如何?尚有哪些不足?下一步工作该如何开展?针对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石化物资装备部装备管理室(集团公司重大装备国产化办公室)总经理徐野。 问:目前,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国产化情况如何? 答:“十三五”期间,在石油化工等行业的推动及制造业内生动力双重加持下,我国石油石化装备研发制造取得了长足进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通过持续加强国产化攻关,研发制造了一大批油气资源勘探开发、LNG接收站、炼油、化工装备,各领域、各板块的主要装备基本已经实现国产化,整体水平位于世界前列,为石油化工生产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例如百万吨级乙烯三机、大型挤压造粒机组、千吨级加氢反应器都已经实现国产化,往复式压缩机已经实现了综合活塞力50吨、80吨、120吨、150吨全系列国产化。 近40年,中国石化一直高度重视重大装备国产化攻关和应用推广。我们从最初在关键设备上的一颗螺丝钉都要进口,到目前油气勘探开发、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的装备国产化率分别达97%、94%、91%,中国石化重大装备国产化水平持续提升,始终走在央企前列,也为推动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装备制造行业转型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 问:与国际领先技术水平相比,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还有哪些差距? 答:与国际领先技术水平相比,我国石油石化制造行业的基础研发和创新能力尚需提升,部分国产装备或核心部件尚达不到国际领先水平。在解决有和无的问题之后,还要解决有和优的问题。我们正积极引导制造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大创新力度,提升质控能力,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坚持打造工业精品。另外,还有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小装备”,例如实验室仪器、在线分析仪表等,由于基础科学研究难度较大、专业细分程度较高、前期研发投入较多,加上国外品牌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等因素,国内制造业研发动力尚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助推机制,确保“小装备”不成为产业链供应链的薄弱环节。 问:未来,装备国产化工作应该如何开展? 答:面对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新冠疫情等因素对全球制造业带来的冲击,对产业链供应链带来的风险,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应积极面对机遇与挑战,对标国际先进水平,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增强核心竞争力。同时,建议加快配套国产化攻关及替代的扶持政策制定,通过共建实体、共享平台、共同攻关等措施进一步集中产学研用资源,推进重大装备、核心部件和关键材料的国产化攻关,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强度和韧性,切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重要指示精神。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