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工程建设公司
技术引领助力重大装备国产化替代2023年01月09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李孟雨 郭雪华 柯松林
□李孟雨 郭雪华 柯松林 2022年6月,采用中国石化自主开发的第三代成套芳烃生产技术的九江石化芳烃联合装置打通全流程,实现一次开车成功并产出合格产品,其中,最关键的吸附分离技术正是由工程建设公司(SEI)自主设计研发的。 为突破“卡脖子”难题,SEI成立芳烃吸附塔格栅国产化小组,经过充分研究、比较和改进,逐一打通设计、制造、安装、运行等环节,成功开发了具有自有专利技术的吸附塔格栅。“国产化研发完成后,我们加快脚步进行大型化工业应用和推广。海南炼化二期芳烃项目吸附塔直径达8.4米,九江石化芳烃项目吸附塔直径更是达到9米。”SEI设备室专家李啸东介绍。 这样的创新事例在SEI早已屡见不鲜。一直以来,该公司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持续开展炼化工程技术攻关,形成以千万吨级炼油为代表的石油炼制全产业链自主技术和百万吨级乙烯、百万吨级芳烃、煤制烯烃(S-MTO)等能源化工核心技术体系,同时带动装备制造业科技自立自强,逐步构建石油化工领域国产化供应链,为端牢能源饭碗作出了积极贡献。 作为集团公司科技创新排头兵,SEI还在攻克芳烃成套技术、甲醇制烯烃(S-MTO)技术,破解高酸天然气超大规模安全高效净化处理难题的过程中,与制造单位联合攻关,目前已成功掌握大型浆态床加氢反应器、大型环氧乙烷反应器、超大型LNG储罐等关键设备技术,逐步实现了更多“从0到1”的突破,相关技术和产品性能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同时,SEI充分发挥总承包商优势,积极推动国产品牌“走出去”和设备材料国产化替代,在境外项目、合资类项目中主动向业主推荐国产品牌供应商。在马来西亚RAPID项目中,经过SEI的不懈努力,成功引入百余家中国供应商,实现订货厂商超过50家,采购合同额超过15亿元人民币。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