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大丝束2023年01月04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定 义 通常指48K及以上的碳纤维,包括48K、50K、60K、80K等。此外,120K和360K的碳纤维,业内称为巨丝束。 性能、价格特点 拉伸强度3.5~5.0吉帕、拉伸模量230~290吉帕。大丝束碳纤维因其性能及制造成本相对较低,又称“工业级”碳纤维。我国在过去数十年的生产研发中,大丝束的生产一直处于落后的态势,近年来开始有所突破。 应用场景 大丝束碳纤维受下游风电与汽车轻量化等需求带动,生产应用前景广阔,多应用于纺织、医药卫生、机电、土木建筑、交通运输和能源等工业领域。 代表产品:汽车零部件、风电叶片和风力发电机螺旋桨等。 市场分布 据相关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碳纤维需求中大丝束为5.14万吨,占比43.6%。大丝束碳纤维制备属于低成本生产技术,其售价只有小丝束碳纤维的50%~60%,其制备难度较高,国内外生产差距较大。日本东丽在收购卓尔泰克后,成为世界最大的大丝束生产企业,大丝束产能达到2.84万吨/年,同时还有德国西格里、日本三菱等知名大丝束生产企业。 国内方面,大丝束供应主要以吉林化纤为主,目前产能约为2.2万吨/年,此外,上海石化、新创碳谷等也逐步实现大丝束碳纤维的达产,大丝束碳纤维产能紧张的情况得到缓解。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