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近20年来,中原石油工程钻井仪表研究所国内国外技术人员通力合作,一直为海外钻井队提供“随叫随到”的高质量服务,负责钻井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标定工作
为海外钻井队生产保驾护航2022年12月30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杨 敏 张 鑫
●杨 敏 张 鑫 12月17日,沙特当地时间零点,睡梦中的中原石油工程钻井仪表研究所仪表工程师于文胜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电话来自SINO-22队电气师:“我队VDX仪表泵冲数突然跳变,我检查了信号线缆和接头,找不到问题出在哪,现在我队正在钻进,监督和平台经理都很着急!” 经过短暂交流,于文胜心中便对故障有了大致判断——SINO-22队位于MNIF海岛,气候潮湿,且现在正值雨季,极有可能是夜间过于潮湿的空气对采集系统造成了影响。 该队正进行钻井作业,仪表参数异常片刻不能耽误。于文胜立即联系车辆,带齐所需工用具及配件,在茫茫夜色中朝井队赶去。到达井场后,他赶紧爬上钻台,对采集系统进行检测和故障排除,一阵“鼓捣”之后,话机里传来一声声反馈:“钻台显示正常”“中方办公室显示正常”“甲方办公室显示正常”“数据传输正常”…… VDX钻井参数仪被称为钻井队的“眼睛”,其传感器遍布在井场各个角落。“传感器相当于动物的触角,通过集成计算机科学、信息学等技术,对钻井现场各种工程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处理、显示、存储、传输和网络共享。无论是地下还是地面的所有数据,工作人员均可以一目了然。”钻井仪表研究所所长李海波说。 该所主要负责海外钻井队的VDX系列钻井参数仪和指重表等钻井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标定工作,并提供日常配件供应。自中原石油工程公司承揽海外业务开始,该所的技术人员便随队出征,至今已近20年。他们为海外钻井队提供“随叫随到”的高质量服务,为钻井队正常生产保驾护航。 呵护钻井队的“眼睛” “VDX钻井参数仪既能适应各种恶劣的现场施工环境,让现场钻井监督、钻井工程师实时掌握钻井状况,又能通过专用网络传输数据,让员工在千里之外的生产指挥中心也能身临其境。”钻井仪表研究所负责人陆瑞瑞说。 VDX钻井参数仪是钻机配套启动的必备装备之一,用于实时监测钻探作业中的各关键钻进参数,以便对钻进过程和钻探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和优化控制。 “国内钻井队伍要想在国际市场争雄,自主研发钻井参数仪无疑会如虎添翼。”陆瑞瑞说。 由于缺少可借鉴经验,钻井仪表研究所的技术人员便一点点“啃”。白天,他们“泡”在现场,琢磨不同地区环境特性和甲方差异化需求,观察各井场生产参数,为下一步研究打基础;晚上,他们三五成群,有的抱着文献“磨”,有的谈论设计方案……经过3年的技术积累和不断攻关,他们研发的首台VDX钻井参数仪问世,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之后,技术人员又着眼于VDX钻井参数仪在现场使用中的不足和短板,有针对性地对各个项点进行升级,针对不同主体设备,改进数据采集方式,进一步保证数据测量的准确性;将井场通信方式升级为采用工业级无线网桥的多点布局、点对点通信,搭建井场小型无线局域网络,大大优化了井场布线的便捷性。 “好产品自己会说话。越来越多的钻井队伍选择了VDX钻井参数仪。”李海波说。截至目前,已有180余套VDX钻井参数仪服务于沙特、科威特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钻井队伍。 高精尖设备的“私人医生” “我们所接触的设备,可以对钻井现场各种工程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处理、传输、显示、存储,可实现快速反馈、网络共享,是公认的技术壁垒高、专业门槛高的石油装备。”中原油田首席专家白汉栋说。 这样的高精尖设备,钻井仪表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却可以“轻松玩转”,这是因为他们练就了一套炉火纯青的“修旧利废”本领。 近日,SINO-257钻井队在施工过程中偏房客户机出现故障,无法正常运行。钻井仪表研究所的技术人员接到电话后第一时间赶到,一番检查后发现,偏房客户机开关电源损坏。 “问题说大不大,仅仅是一个开关电源损坏,可说小也不小,开关电源键属于关键部件,一旦损坏,整台机器无法运行,而且更换起来耗费时间,成本又高。”该所仪表工程师裴钰说。技术人员通过“修旧利废”,让设备“起死回生”,为该队节约维修成本约3万元。 在日常设备维护保养过程中,技术人员对淘汰的设备进行二次利用,对老旧设备进行改造革新。以井场必需品指重表为例,在“修旧利废”过程中,他们从损坏或淘汰的指重表内拆卸不同的配件凑出一个完整的指重表,再用高精度压力校验台,反复调节指重表的满度、线性度,使其测量误差满足现场应用要求。 “在生产现场,有时来不及更换新部件,不如采用‘修旧利废’的方法,不仅节约钻井成本,更为钻井队节省时间,最大限度保证正常生产。”钻井仪表研究所仪表工程师夏晓峰说。 “修旧利废”方面,钻井仪表研究所可谓硕果累累:动手设计并制作的吊钳扭矩传感器拉力测试装置和排量传感器端盖内轴承取出工具,保证了吊钳扭矩传感器的维修质量,一举解决了排量传感器在维修过程中轴承取出困难的问题,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截至目前,该所累计修理设备、配件80余台(件),节约成本100余万元。 “随叫随到”服务 “数据传输突然中断!”12月中旬的一天,沙特当地时间19时,SINO-1钻井队VDX数字化钻井参数仪向甲方沙特阿美公司总部实时传输的数据中断,甲方技术人员发来紧急求助邮件,请求中原石油工程仪表技术服务人员提供技术支持。 在沙特市场,所有钻井现场VDX数据须传至甲方总部进行远程实时监测。近年来,甲方对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数据传输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原石油工程的服务质量。 接到电话后,钻井仪表研究所副所长王中原迅速作出部署,一边利用电话远程指导钻井队技术人员从数据连接、软件设置等方面先行排查问题,一边安排司机车辆,与两名技术骨干一起携带测试和调试软件紧急赶往井场。 路上,几名技术人员将电话中搜集到的线索进行剖析:“到达现场后,咱们首先测试甲方数据接收模块功能是否正常……” “‘VDX MAN(VDX技术人员)’来了,我们就安心了。”抵达井场,王中原最先听到的就是这句话。 他带领技术骨干一通忙活,1个小时后,甲方监督办公室VDX显示器上显示“数据传输成功”,在甲方啧啧的称赞声中,他们终于松了一口气。 前不久,某队在起下钻过程中有卡阻现象出现,为保证井下施工安全,甲方要求在司钻房一体机和办公室客户机上实现多个井深段的钻头位置报警功能。接到指令后,钻井仪表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克服国内外时差困难,第一时间与国内技术人员远程沟通,通过群策群力,对软件进行了编写升级及功能、稳定性模拟测试,仅用两天就完成了前线的应答指令,现场使用效果良好,获得甲方高度肯定。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