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海外存知己2022年12月30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严岛影 谌忠泽 邓 毅
●严岛影 谌忠泽 邓 毅 江汉石油工程国际合作公司的海外员工既是走出国门的远征军,也是东方文化的使者。扎根海外多年,他们取得了业绩成果,也收获了深厚的跨国友谊,在大洋彼岸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洋劳模贝拉的朋友圈 江汉石油工程国际合作公司908机组的海外员工每日休息时习惯刷一刷微信朋友圈,看看国内新闻和家人、朋友近况,偶尔刷到令他们开心的事或关心的人,都会点赞支持。久而久之,当地雇员也都知道了大名鼎鼎的朋友圈,也纷纷下载APP,学会了给同事的朋友圈点赞。 908机组带班队长贝拉在朋友圈里十分活跃,一天他在朋友圈有感而发:“我们都是靠公司才有饭吃的,要像经营家庭一样对待工作。”一身正能量的贝拉总能收获最多的点赞,因此同事私底下叫他“大拇指”队长。 公司每次在公众号推送公司新闻,外籍雇员也很关注。“师带徒”“比学赶帮超”“评优选模”等成了外籍雇员间的流行语。一天,贝拉在朋友圈里一冒泡就热闹起来:“我要像养孩子一样,为队伍培养接班人”。接班人,是中国人的常用词,贝拉用得得心应手。 贝拉是老队长,年龄偏大。这天,他带着徒弟在钻台上进行下钻作业,正巧被值班巡井的平台经理看到了。平台经理也在贝拉的朋友圈留言:“今天看到你站井口,现在岁数大了,要注意点身体,这些体力活让班组的小伙子干嘛!”贝拉回复:“谢谢!徒弟来机组快满一年了,要晋级考核,很重要!”贝拉的这条朋友圈获得了很多点赞。 贝拉曾被集团公司评为劳动模范,他带出的徒弟已有两人成了机组的司钻。他说,等哪天他的徒弟成了带班队长,那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接班人”。 “学生代表”沙伊尔来了 沙伊尔高中毕业就径直找到了“江汉幸福村”。说是“村”,其实是江汉石油工程国际合作公司阿根廷项目部基地,9栋野营房被围墙圈在不足1万平方米的足球场地里。 沙伊尔要找的人叫刘晓铭。8年前,该项目部在当地打井。该井距离萨巴拉小镇50公里。 一次,项目部安全员去当地政府递交资料,无意中发现镇上的小学条件十分简陋,便建议项目部伸出援手在该校开展“献爱心、传友谊”活动。这一想法得到了项目部的支持。他们为孩子挑选了一批文具用品,由平台经理刘晓铭和安全员玛利亚将礼物送到了学校。正值放假,校长既感动又有些遗憾地说:“要是孩子们都在,非要举行隆重的仪式不可。” 一周后,已完井搬迁到另一个区块的项目部接到了校长热情的邀约。于是,刘晓铭等人又来到学校,学校特地为他们举办了喜庆的联欢会。刘晓铭说,他希望萨巴拉小学越办越好,孩子们将来也可以成为一名石油工人,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出一份力,项目部欢迎大家加入。 “长大后,我也要当石油工人。”学生代表沙伊尔认真地说。 回到项目部,刘晓铭用手机放联欢会的视频时,中方员工十分激动:“下次去那个区块打井,肯定还要再去看看。看看沙伊尔!” 这不,已是壮小伙子的沙伊尔来了。 “破坏制度”的纳哈咻 纳哈咻是江汉石油工程国际合作公司厄瓜多尔项目部的一位外籍井口工。之前在欧美石油公司干过,由于离家较远,他就应聘到了江汉石油工程公司。刚进机组时,他热情不高,牢骚抱怨不断,认为现在的雇主比不上以前的老雇主。 一天早上,刚下夜班的纳哈咻接到医院通知,他孩子病危。工区位置偏远,与最近的城市隔了一条河。平台经理及时协调到一艘应急救援快艇,掏出150元美金给纳哈咻,敦促他快上船,走水路再搭出租回去能省不少时间。纳哈咻有3个孩子,家里就靠他一人的收入,比较困难。机组中方员工提出捐款帮他渡过难关。项目部、甲方监督和机组外籍员工也都积极响应。纳哈咻收到这笔爱心捐款很是感动。孩子脱离了生命危险,病情转好,他便立即赶回机组上班,“我要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 后来,平台经理休假返回厄瓜多尔营地,纳哈咻给他报喜:“我家那小子又在学校得奖了!多亏了你们的帮助,他才能有今天的成绩,真希望他以后能成为像你一样的工程师。”从此,纳哈咻像变了个人似的,再也没有抱怨,工作中出力气,肯吃苦,还积极主动地向中方员工请教学习。他很快便从一名普通场地工晋升为井口工,还被纳入了项目部的外籍员工人才库。 最近,纳哈咻休假的日子到了,他主动要求留下来,诚恳地对平台经理说:“先让中国同事回国休假,我替他们顶班。” “你的好意我理解,我们对外籍员工有一套管理制度,你休息是制度,不休息就‘破坏’了制度啊!你也有两个星期没回家了,明天回家吧。”平台经理说。 纳哈咻心里有点不服气,他一直把机组当作了家。每年春节,他都会跟着机组的中方员工唱:“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这里就是我的家呀,留在‘家’里怎么就破坏制度了呢?”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