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我国石油企业须探索差异化能源转型路径2022年12月30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侯明扬
侯明扬 近年来,在《巴黎协定》和部分资源国地缘风险持续上升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世界能源行业已清晰呈现出低碳化甚至去碳化的清洁转型趋势,未来将对包括石油与天然气在内的各类化石能源需求的增长产生巨大冲击。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坚定不移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对国内能源行业提出了“既要保障安全,也要推进转型”的具体要求。 在此背景下,我国石油企业已分别开展能源转型探索,并逐步确立了面向能源清洁转型方案目标。其中,中国石化制定了实施碳达峰行动方案,已投产百万吨级CCUS示范项目、揭牌成立碳全产业链科技公司、建成国内最大的中深层地热能开发利用企业,与此同时还积极推进绿氢示范、充换电站、光伏发电站、生物航煤等规模化试生产新能源项目,减排效果明显。中国石油发布了“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转型战略,尝试从油气供应商向综合能源服务商演进,计划到2050年地热、清洁电力、氢能和CCS/CCUS等新能源新业务占比达到50%左右,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中国海油已在江苏、山东等沿海地区加大力度开展海上风电等新能源业务,并计划通过择优推进陆上风光、探索发展规模化制氢、开展加氢综合能源示范站建设等方式,力争实现新能源“绿色发展跨越”。 虽然我国石油企业在能源转型领域已取得一定成绩,且已初步确立了面向未来的发展目标,但现阶段仍需立足油气开发主业,在保障国家能源供给安全的基础上,完善优化具体实施路径,不断探索差异化能源转型路径。 战略层面,我国石油企业需要深入思考未来转型的具体方向,重点突出两个方面的差异化。一是与国际石油公司不同,我国国有石油企业不单纯以获取利润为目标,在现阶段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还肩负着保障国家油气供给安全的使命担当,因此能源转型必须立足油气开发主业。二是与国内其他能源企业,特别是部分民营新能源企业不同。一方面,我国国有石油企业进入风电、光电、光热等新能源领域相对较晚,既缺乏领先的技术,也没有获得市场的“先入者优势”;另一方面,我国国有石油企业普遍承担稳定就业的社会责任,不宜“虚化”为以投资为主的资本公司。因此,我国石油企业应该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与产业优势,探索具有石油行业特色的差异化能源转型路径。 执行层面,首先,要聚焦油气主业,在当前国际油价在较高价格区间波动情况下,加大力度推进国内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持续提高企业自身发展质量与效益,为下一步应对能源转型做好充足的资本积累。其次,要结合现有业务,譬如将光电、光热项目与蒸汽驱油等提高采收率项目相结合,尝试实现多种能源互补与共同发展。再次,要利用已有渠道,如升级现有成品油销售网络,提前规划未来交通用电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销售网络。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依托现有技术,完善形成支撑石油企业未来转型发展的核心技术。如充分利用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优势,在地热资源富集区内开展地热利用,在地质条件合适的老油田实施二氧化碳封存等;再如,充分利用下游板块在化工和材料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加速在储能和新能源相关材料等领域的研发布局。 (作者单位:石勘院战略规划所)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