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3版:中国石化报03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全波形反演是当前勘探领域领先的速度建模方法,但是工业化应用仍然是一项世界性难题。中原油田在这一领域取得关键性突破,在国内率先实现复杂山地全波形反演技术的工业化应用

攻克核心成像技术 高清透视深层构造

2022年11月24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杨静丽 吕 晶
16.8K

    杨静丽  吕 晶

    11月17日,中原油田部署在通南巴区块须家河层系的马1-15井、马1-16H井等4口开发井,顺利完成井位部署。

    “技术人员运用复杂山地全波形反演技术,高质量完成通南巴地区580平方千米区域的地质成像,为我们井位部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中原油田油气勘探管理部副经理李传强介绍。通南巴地区580平方千米的三维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标志着中原油田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复杂山地全波形反演技术的工业化应用。

    常规的地震成像技术为何在复杂山地失了灵?

    地质勘探环境日益复杂,对地震成像的分辨率和聚焦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常规的地震成像技术受限于理论假设,达不到理想的高分辨率,只能获得地下模糊的成像图。

    基于全波形反演的速度建模技术,是当前国际上公认的解决“拍摄不清”的最佳方案。虽然全波形反演技术从理论上看起来非常完美,但在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应用中,尤其是在复杂山地,仍存在很多瓶颈。

    “四川通南巴地区地表沟谷纵横、地下构造横向变化剧烈,存在各种构造反转。这就像是把上下两个复杂的地质体粘在一起,导致现有全波形反演技术无法对该地区地下情况高精度成像。就像用对焦不准的相机拍人物,只能看到轮廓,看不清楚五官。”中原油田博士后国运东介绍,国内外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消灭拦路虎,力求看得深、看得清

    难题驱动挑战,需求转化动力。如何实现这类复杂构造的准确聚焦成像?中原油田物探研究院于2021年7月组建攻关团队开展专项科研攻关。科研人员采用逐个击破的方式,历时一年多,成功消灭拦路虎。

    针对通南巴地区复杂山地的实际情况,科研人员研发了近似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如果说以前的技术是对海量数据进行开刀手术,现在则是采用了微创的手法,对数据的影响更小,有效解决了传统方法引起的地震数据畸变问题。”中原油田地球物理软件研发方向专家李庆洋表示。

    保证了数据真实性、准确性,接下来就是解决聚焦问题。速度更新是地质构造聚焦的核心,宽频、宽波数的速度模型能保障地质构造成像的清晰性。针对通南巴探区地下横向速度转换剧烈的难点,科研人员进一步深化了“从浅到深、逐层推进、逐步迭代”的多信息约束速度建模策略。

    “我们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对全波形反演技术做了因地制宜的改进。”国运东说,“比如层析与全波形反演联合建模的方法、优化多尺度的方法,相当于用望远镜看远处的山景,先用传统方法进行一个大体的聚焦,找到目标山峰,然后用全波形反演技术进行精确聚焦,对山上的细节拍特写,看清山上的一草一木。”

    经过一系列的调试和聚焦,攻关团队高质量完成通南巴地区580平方千米的三维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处理。特别是须家河组断裂系统完整,构造细节丰富,横向可追踪性得到提高。

    自主研发应用软件,实现从0到1的突破

    11月17日21时,中原油田物探研究院软件研发机房里依旧灯火通明。地球物理软件研发方向专家李庆洋还在挑灯夜战,伴随手指在键盘上飞舞,一串串代码在屏幕间跳动。

    基于海量数据基础上的地质建模及成像,对于硬件及软件技术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今年7月,中原油田物探研究院与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达成战略合作,在通南巴地区深度偏移成像处理攻关项目上,研发团队基于国产处理器海光DCU进行软件开发。目前,他们开发的相关程序模块已在国家超算中心通过测试。这标志着中原油田自主研发的以国产硬件为载体的地震资料处理软件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提高自主软件的运行效率和精度,形成适配国产硬件的自主产权软件,对全波形反演等相关技术进行推广,为油气勘探大突破、大发现提供精准的地震资料支撑。”李庆洋满怀信心。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