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8版:中国石化报08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把握能源市场“蓝海”巨大机遇 加快建设国内最大绿氢生产企业

2022年11月2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16.8K

新星公司 执行董事、党委书记 党力强

    记者:中国石化提出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新星公司作为新能源专业公司,如何助力实现这一目标?

    党力强:新星公司结合中国石化构建“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的战略部署和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的目标愿景,目前正积极构建“以地热为引领,以氢能为方向,以风电光伏为支撑”的“热氢风光”新能源产业体系,全力打造中国石化绿色能源示范企业。在氢能产业方面,新星公司围绕中国石化上中下游产业链,坚持“绿氢炼化”和“绿氢交通”发展路径,正稳步推进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建设,积极做好内蒙古绿氢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十四五”末成为国内最大绿氢生产企业。

    记者:建成国内最大绿氢生产企业,新星公司如何布局?

    党力强:目前,在中国石化氢能发展的整体规划中,新星公司被定位为绿氢供应商。为有效落实职能定位、加快探索氢能规模发展的新路径,围绕中国石化炼化行业氢能需求,公司现已选取新能源渗透率高、绿氢需求迫切的新疆和内蒙古区域,开展工业规模化绿氢项目建设和前期研究工作,主要是在新疆库车、内蒙古鄂尔多斯和乌兰察布等地区布局建设风光制氢项目。公司采用源网荷储氢一体化模式,通过自建电站组网发电和电网电力交易补充的方式制氢,项目建成后,将向中国石化在新疆、内蒙古及京津冀区域炼油化工企业提供绿氢,替代传统煤制氢或天然气制氢。

    记者:您对国内绿氢产业未来发展有何预期?新星公司的突破口在哪里?

    党力强:绿氢产业链涉及的环节和应用场景众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国内绿氢产业是能源市场的“蓝海”,面临巨大机遇。随着风电和光伏技术进步、碳价格走高,预计2030年后,绿氢有望与灰氢展开直接竞争。为了在绿氢产业发展的激烈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新星公司将做好绿电、绿氢生产资源和技术储备,抓住机遇,从资源、技术、管理等方面引领和推动行业发展,扛好先锋旗、当好主力军。

    记者:目前绿氢产业发展还存在哪些制约因素?您对绿氢产业下一步发展有什么建议?

    党力强:目前我国绿氢产业发展存在定位不清晰、行业标准缺失、政策配套不足等问题,在产业基础建设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产业基本信息、行业数据统计标准仍需规范,部分关键材料、设备仍处于研发阶段。需要从国家层面统一筹谋,从行业层面强化规范,从企业层面加强合作。同时,前期还需要政府主导出台支持政策,大力培育应用场景,科研单位强化技术研发,企业做好绿氢生产应用,三方形成合力,推进我国绿氢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本报记者 马 玲 整理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