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处理好
能源转型成本与经济社会总成本的关系2022年11月2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能源转型成本与经济社会总成本之间存在三点主要矛盾。首先,转型过程中能源体系需要投入大量建设、研发等成本,这将在产业链上传导给企业及用户,带来一定的成本压力。其次,新能源产业目前尚处于培育期和先导期,不同新能源产业的成熟度不同,不仅中短期内资金投入集中度高、产业间衔接存在瓶颈、投资回报率较低,而且会产生大量的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最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压缩了传统能源产业的投资空间和市场空间。在“双碳”目标硬约束下,要实现碳减排效率最高和总成本最低,关键要把握好“一个协同、两个保障”。 “一个协同”是指做好产业间、能源品种间的协同。碳减排难度不同、对技术依赖度不同、投入成本不同,共同决定了不同领域碳减排效率的差异。因此,只有做好产业间和不同能源品种间的路径优化,从最易操作、成本最低的路径入手,同时加大中远期技术投入,不断提高技术经济性,方能实现碳减排成本最低。从主要用能领域的碳减排难度看,由易到难依次为电力、交通、热力、工业;从技术实现平价时间预测看,风电光伏总体已于2020年左右实现,电动汽车为2025年左右,储能为2035年左右,绿氢、CCUS为2050年左右。因此,我国总体碳减排路径是,近期以消费引导和提高能效为重点,中期以推动新能源大幅替代化石能源为抓手,远期以CCUS、氢能等技术的应用为突破。 “两个保障”是指近期的政策引导和远期的技术突破。近期,能源转型导致经济社会总成本上升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能源转型直接带来的成本,二是能源供需两端“计划性”与“市场化”的“脱节”导致市场信息传导失灵。因此,近期转型成本的控制关键在于政策。远期,关键技术的突破对碳减排成本的降低会产生“乘数效应”,边际贡献大。但一项技术从布局、突破到应用,周期较长,因此在前瞻布局、加大投入的同时,也需要在政策层面加以引导。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