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国际氢能贸易尚处于起步阶段2022年11月18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今年2月,由日本川崎重工建造的全球首艘液化氢运输船“Suiso Frontier”号从澳大利亚运载首批液化氢抵达日本,全球首次液化氢长距离海上运输顺利完成,成为国际氢能市场发展的一大里程碑。 从目前氢能出口导向型项目的开发情况来看,预计到2026年全球氢能出口量将达到260万吨,到2030年将达1200万吨。这些项目都是在过去两年宣布的,且大多数项目均以氨作为氢能运输载体。 不过,氢能进口导向型项目进展相对缓慢,每年只有200万吨氢的出口量找到了客户。项目开发方和投资者在这一新市场中面临着高度的不确定性、氢能贸易政策的不完善,阻碍了国际氢能贸易发展。 此外,现有基础设施需要进行氢能适用改造,以满足氢能运输需求。与新建输氢管道相比,改造天然气管道用于输送氢能可以节约50%~80%的建设成本。目前,一些项目已在推进之中,将把数千公里的天然气管道改造为输氢管道。不过,管道改造的实际经验不足,工作量也很大。 一些欧洲国家正考虑改造LNG接收终端,用于接收氢和氨。初步研究表明,将天然气接收终端改造用于接收氨,只需额外支付天然气接收终端建设成本的11%~20%。液化氢接收终端的改造则面临着更大的技术挑战,因为存储液化氢需要更低的温度,这给现有设备的重复利用带来了更多的限制条件。此外,液化氢存储设施改造的成本也更高。LNG储罐的建造成本约占LNG终端投资的一半,而液化氢存储设施的建造成本将比LNG储罐还贵一半。目前没有将现有LNG终端改造为氨或氢终端的成功案例,因此上述成本估算均存在不确定性。未来,氢及其衍生产品的需求情况也存在不确定性,这也会影响新建氢氨终端设施项目进展。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