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2版:中国石化报02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企地融合
共筑发展高地

2022年11月1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肖 乾
16.8K

    肖 乾

    当前,长岭炼化以融入长株潭经济圈为契机,调结构、创效益,当好兴湘“顶梁柱”。对石化企业来说,主动融入地方发展,是责任也是利好。

    作为“国家队”,石化企业实力雄厚、技术先进,有责任、有能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在稳住经济大盘中发挥“顶梁柱”“压舱石”作用。企业不仅可以提供优质清洁产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还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与地方开展合作,携手研发攻关,延伸产业链、产品链,从而带动地方经济布局优化,促进新技术应用、新业态形成。

    以镇海炼化为例,该公司百万吨乙烯工程投产以来,不仅满足了塑料、纺织等产业对原料的需求,而且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每年直接拉动下游产值超1000亿元。

    企地融合发展,对企业也是一种利好。融入地方发展战略,可以赢得更多信任与支持;满足市场需求,能够促进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和增强供给能力;与区域企业共同培育延伸产业链,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原料互供。

    做好企地融合这篇文章,在自身做强做优的同时,引领带动地方产业壮大,将为双方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