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6版:中国石化报06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用“治未病”理念抓安全

2022年10月13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杨希芹
16.8K

    □杨希芹

    在加油站一次应急预案演练中,管理人员发现有些员工对一些简单、细微的安全管理要求做得不到位。比如,不把推式灭火器粉带进行“W”形折叠,灭火时不反手抓握灭火毯,使用手提式灭火器前不举起筒体进行上下颠倒等。究其原因,大部分员工表示,这些细小的管理要求心里都很明白,只是鉴于在演练,没有发生真正的危险,所以没有严格按规范去做。

    中医有种说法叫“治未病”,是指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是一种典型的预防观念,就是提早评估危机并进行预防,将危险消灭在萌芽之中。

    汶川大地震时,一所学校90多位教师、2200名学生在震后第一时间全部冲到操场,仅用了1分36秒,全校师生无一伤亡。这所学校的师生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撤离,是因为校长多年来一直要求各班级每周开展一次安全教育,每学期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练,并要求大家在演练中认定危险真的存在,按规范的疏散方式进行撤离,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当地震真的发生,这所学校的师生就按照平时的演练方式有序疏散,才能有效避免危险。

    在加油站抓好安全管理,同样需要心怀“治未病”的理念,消除侥幸心理,强化安全意识。只有在平时工作中不折不扣地遵守各项安全规定和制度,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良好的规范行为和操作习惯,才能在危险真正到来时,遇乱不惊、应对有序,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和伤害。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