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工作不靠喊、行动做表率”,艰苦奋斗的作风21年没有变2022年10月10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HB-YL201压裂队组建于1993年,先后转战河南、内蒙古、新疆等七省区,为当地的煤层气开发提供工程服务。2001年10月,循着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声,队长李元宏带队来到塔河油田。 从内地到边疆,从煤层气到石油天然气,他们面对的不仅是跨区,更是跨界。创业初期只有零星工作量,1000多万元的年产值还不够设备折旧费。面对窘境和激烈竞争,201队“想赢”的心情越来越强烈。 一支队伍要有士气,必须有精神引领。他们把弘扬石油精神传承石化传统作为必修课,由党员带头讲,引导全员转变观念、苦练内功、自强自救。 这堂课,一上就是21年。 虽然时代在变迁,但主题始终没变,“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岗位责任制等优良传统,慢慢渗透进员工心里。 2005年的春天,201压裂队的状态渐入佳境,一举取得全工区综合业绩排名第一的成绩,实现了由“跟跑”到“领跑”的跨越。从此,这个冠军的位置再也没有旁落,工程质量连年创优。 时间流淌了21年,烈日在脸上留下灼伤的痕迹,风沙在皮肤上刻下道道沟壑。但,没什么能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 从第一任队长李元宏,到蔡宝中、李富俊、张飞洲、付振永、史广洲,再到现任队长郭宗华,队长换了一茬又一茬,石油精神代代传的初心始终没变。 第六任队长、现任的党支部书记史广洲充分利用身边资源,带着队员走进西北油田企业文化教育基地,向抢险保产英雄致敬,向优良传统学习,为每一名新员工上好“第一课”。 在石油文化的滋养下,“团结、实干、创新、奉献”的企业精神在员工心中深深扎根,化作骨子里的“精气神”。 “入疆21年,我们艰苦奋斗的作风没有变,精益求精的标准没有变,练就一身真功夫硬本领的拼劲儿没有变……”史广洲自豪地说。 “工作不靠喊、行动做表率”。1月6日,气温低至零下20摄氏度。史广洲和郭宗华带队前往顺北4-3H井进行酸压施工。在寒风呼啸中,他们用几乎冻僵的手将所有流程、管汇连接好,并试压合格。随着泵压启动,20台2500型压裂车开足马力,整个井场开始轰鸣。 到了饭点,大伙儿背靠沙丘,端着碗,或蹲或站。郭宗华说:“野外施工就这个条件,我们都习惯了。冰冻和风沙并不可怕,我们关注的是质量和安全,优质完成施工才是我们的目标。” 历时6个小时,他们顺利完成酸压施工任务,喜获高产油气流。2022年首口千吨油井也就此诞生。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201队坚持以质量为保证、以信誉为基础,工作量从每年10余井次提升到150余井次,市场占有率从15%提升到40%。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