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6版:中国石化报06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近日,西北油田塔河油田海相碳酸盐岩油藏累计生产原油突破1亿吨。在多年的勘探开发过程中,西北油田创立一系列理论,多项技术达到世界领先和世界先进水平,填补了多项国内外空白,两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敢为人先创新不止建成大油田

2022年09月26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张 俊 延俊宝 曹 俊
16.8K

    □张 俊 延俊宝 曹 俊

    近日,西北油田主产阵地塔河油田海相碳酸盐岩油藏累计生产原油突破1亿吨,占西北油田原油总产量的77%。

    多年来,西北油田秉承“敢为人先、创新不止”理念,创立了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成藏和岩溶型油藏开发理论,集成创新形成适合塔里木盆地复杂地质条件的开发油藏配套技术,获得国家专利70余项,多项技术达到世界领先和世界先进水平,填补了多项国内外空白,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点亮理论之光

    1984年9月22日凌晨3点,正在钻进的沙参2井突然发生井涌,油气流携带着大量泥浆、流沙从井口喷出,高达30多米。紧接着便是56个日夜的压井抢险。

    当时已知的碳酸盐地质条件下石油成藏理论在这里陷入困境,油藏超深带来的高压高温让之前的经验失效,科研人员甚至都不知道地下的原油黏度竟是国内之最。

    1996年,西北油田科研团队深入研究,在阿克库勒凸起上部署了沙46、沙48井。1997年,这两口探井相继获高产油气流,宣告中国首个海相碳酸盐岩大油田——塔河油田的诞生。

    他们提出“整体控制、择优探明”的勘探规划,围绕“精细速度建模,优化偏移参数”的思路,获得合格的地震成像资料,解开了地下溶洞系统储层预测的“地下方程式”,为井位部署提供了依据。

    同时,在勘探评价中,科研团队提出“海西期岩溶”“加里东中期岩溶”等多项关键性地质认识,探明了中国最大的海相油气田,储量规模超过10亿吨,并建立了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新理论。

    攻克世界级难题

    1997年,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开发进入建设阶段。

    研究人员建立了以碳酸岩“缝洞”型油藏理论为基础的超深层缝洞体储层识别及预测技术、缝洞单元划分与评价技术、“整体评价定规模、分期动用建产能”的滚动开发技术等,实现了塔河油田的高效开发。

    地下平均160摄氏度高温和60兆帕压力,连同特殊的高含硫、高含盐、高硫化度、稠油超稠黏度等特征,都让油气开发举步维艰。

    在钻井现场,高温高压会让钻头变钝、钻杆变软、井下仪器失灵、化学制剂失效。在储层改造措施中,成千上万立方米的酸压液,会因地下温度的升高而中途失效。其他油田的技术和经验,到了这里必须优化提升,甚至推倒重来。

    石油工程领域受井况影响较大,所以要开展范围更广、更具体的创新研究。在钻井工程方面,大到井身优化小到钻井液研发、钻具组合,技术和工具不断优化提升,保证正常钻进;在缝洞型油藏储层改造上,研究人员形成五大酸液体系、六大酸压工艺等,实现有效改造。

    精雕细刻地下溶洞

    开发初期,塔河碳酸盐岩油气井几乎口口自喷,日产百吨井屡见不鲜。然而,惊人的递减率却成了“阿喀琉斯之踵”,2016年递减率达17.3%。经过几年努力,西北油田把递减率控制在15%以内。

    这场控制递减提高采收率之战,是从最基础的工作开始的。

    近年来,西北油田科研团队通过加强单元综合治理,新增经济可采储量200万吨/年;加强北部稠油、西部小缝洞、南部油水关系复杂区和中深部4个领域的甜点储量识别与地质工程一体化动用,新增动用储量2000万吨/年。科研团队在塔河油田建成国内首个超5亿立方米规模的注氮气采油示范区,实现采收率稳步提升。

    为了打开未动用储量的大门,科研人员完成塔河全工区3400平方公里2273口井分区分类精细标定,精细刻画1.2万个溶洞、描述5000个小缝洞集合体。

    科研团队探索中小缝洞“一井多靶”效益动用技术。在探索阶段,他们研究“擦头皮”设计轨迹,将井位靶点不再设计在储集体中心,而是在小储集体的边缘。通过反复迭代升级,逐步形成了一套轨迹设计和配套工艺。今年,西北油田在塔河油田实施新井30口,采用降密度钻进、分段酸压的方式,现已投产20口,成井率由此前的50%提高到75%,多控多动率由30%提高至50%,单井日产油量由16.4吨提高至22.5吨。

    在井位部署方面,上半年,西北油田在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优化部署井位124口。2021年以来,厂院融合团队迭代形成井位部署“三优先四不打”原则,单井能力保持在20吨/日以上,新建年产能64万吨。

    在提高采收率方面,西北油田聚焦缝洞集合体内幕结构识别精度低、水驱气驱效率低、工艺配套不完善三方面问题,实施综合治理,采收率由每年提高0.2个百分点升至0.4个百分点。

    通过“大兵团”作战模式,科研团队推进缝洞油藏建模数模一体化技术应用,新建地质模型17个、升级12个,实现39个大单元建模覆盖率100%、数模覆盖率77%,结合生产动态资料多次迭代修正,提高模型准确性。以AD4单元为例,科研团队通过源头排水调流、油气富集区气驱提效,单元产量提高40%。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