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鱼山岛上,
奋力奔跑的“蓝工装”

2022年08月1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田元武
16.8K

田元武

夏日的鱼山岛远没有青岛胶州湾那么宁静,波涛汹涌的海浪伴随着瓢泼大雨,洗刷着岛上的每一块礁石。坐在车里的我也是胆战心惊,刚进入跨海公路时那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意境,霎时消失得无影无踪。这和5年前的场景一模一样。

记得当时跨海公路还在修建中,我们只能坐船前行。同船的一位画家外出采风。他说,若是遇到台风,东海更是波涛汹涌,各种船只根本上不了岛。那年,我和画家都是奔向同一个地方——鱼山岛,一座地处东海的“孤岛”。

2017年,我第一次登上鱼山岛时,感觉它就像是一个沉睡的孤独者,等待着有人去唤醒他。在我的眼里,岛上只有黑黢黢的山丘和东倒西歪的灌木丛,也几乎看不到任何海鸟的身影。直到走进浙江石化项目部生活小区,我才看到一只刚满月的小黄狗在院子里蹒跚着走来走去。

放下背包,撑起雨伞,我走向了海岸线。乌云下,浑黄的海水,就像一头头怒吼的狮子,在疯狂地拍打着岸边的岩石。风呼呼地吹,雨哗哗地下,我似乎听到这个岛在发出梦呓般的声音。忽然间,我隐约听到了阵阵雷声。前来接我去施工现场的项目部综合办主任林凡科说,那不是打雷,是员工们在对乙烯装置地下管网内的石头进行爆破。我寻觅着那爆破声前行,当翻过一座小山后,就到了岛的另一侧,视野豁然开朗。我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几百名身穿蓝工装的石化员工如散落现场的星星,进行着乙烯装置地下管网施工。

他们每个人几乎都在奔跑着,有的跑去协调挖掘机,有的跑去指挥吊车,有的跑到车上卸下一根根钢管……穿梭的吊车、拔地而起的基础设施、一排排钢结构框架,还有那奔跑的身影。这里的每一个人,每一个设施都不孤独。

看到这充满生机活力的画面,我的血液沸腾了,真想穿上那熟悉的蓝工装,投入火热的施工中去。我跑向了他们中间,发现在这个孤岛上,竟然有多年前在项目建设中一起共事过的老同事、老朋友。

第一个映入我眼帘的是王坤。他是十建公司浙江石化工程项目部经理。当时,他刚进入鱼山岛不到5个月。我看到他原先白皙的脸颊晒红了,因上火而起泡的嘴唇上还有鲜血在渗出,就连眼镜框上的那层镀金镶边也被海风吹得褪了颜色。但他那双牢牢盯在施工图纸上的眼睛,却依然炯炯如炬。

岛上极端复杂的地质条件,让乙烯项目建设充满了艰难,难题就像“按下葫芦又起瓢”一样接踵而来。有着近40年工程建设经验的项目党支部书记朱长东,为解决施工技术难题每天在现场来回奔跑,膝盖里充满了积液,一到阴雨天就隐隐作痛,走起路来更是疼得厉害。但他都默默忍了下来。

鱼山岛上坚硬的磐石,让乙烯装置地下管网施工难以推进。朱长东和王坤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我倒要看看岛上的岩石硬,还是我们的骨头硬!大家齐上阵,今晚就挖通裂解炉区到急冷区的地下管网大沟,党员先冲上去”。王坤、朱长东各自拿起镐头,相继跳进了地沟里。夜里,岛上的风越刮越狂,装置区内的党员突击队大旗呼呼作响,8名党员已经在地沟里连续作战了6个小时。第二天深夜1时,裂解炉区到急冷区的地下管网大沟终于挖通,比计划提前了3天。那天,王坤沙哑的嗓音里藏不住兴奋:“在这个岛上干项目就要争分夺秒,只能往前跑,绝不往后退!”

转眼5年过去了,我再次走进了鱼山岛。当年项目建设的磅礴场面少了许多,但岛上也变得越来越繁华了,超市、饭店、旅馆如雨后春笋般涌了出来。在完成大乙烯工程后,项目建设团队没有停止奔跑的姿态,先后建成了浆态床渣油加氢、高压聚乙烯等多套石化项目。

一轮明月从我们身后升起,月下鱼山岛上璀璨的灯火照耀着波光粼粼的海面,与夜空中的点点繁星遥相呼应。如果那位画家再次来到岛上,我想他会画出一幅最美的鱼山画卷。那画卷里一定会有石化“蓝工装”奋力奔跑的样子……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