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2版:中国石化报02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煤化工要加快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

2022年08月09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许帆婷
16.8K

本报记者  许帆婷

在国际能源价格高企的背景下,长城能化煤化工业务今年上半年合并口径营业收入、利润同比继续保持大幅增长。

煤化工作为石油化工的重要补充,是典型的高能耗、高碳排放、高耗水的行业,且跟随国际油价涨跌呈现周期性发展的特点。 随着能源变革脚步加快,技术和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煤化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优势日渐凸显。煤化工产业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实现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

我国煤化工产业整体处于世界领先

传统煤化工有焦化行业、电石行业、氮肥行业和甲醇行业。随着能源高效利用和清洁生产需求增加,传统煤化工正不断向现代煤化工转型。

“十二五”以来,我国现代煤化工发展较快,目前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产能,在煤炭清洁转换产业技术和工业示范上,整体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近年来,甲醇制烯烃全流程工业化技术、20万吨级以上煤制乙二醇关键技术等现代煤化工关键技术装备攻关取得突破。

2015年至2019年,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国内煤化工产业发展较快。在煤制烯烃方面形成了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宁夏宁东、新疆准东四大煤制烯烃产业基地。据中国石化经研院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CTO(煤经甲醇制烯烃)装置合计产能将达到597万吨/年。

煤化工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大气污染防治提速,在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的政策下,煤化工产业在用水、用能和环境指标方面受到越来越严苛的限制。同时,前期较快的产能扩张和产品的高度同质化加剧了行业内部竞争。2020年国际油价中低位运行,煤化工利润空间受限,国内一些煤化工企业推迟或取消项目,产业发展速度放缓。

碳排放强度大是煤化工被质疑最多的问题。煤化工在生产中,需要对氢、碳原子比进行调整。因此,不论是传统煤化工,还是现代煤化工,在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二氧化碳。此外,我国煤化工项目大多位于西部地区,环境容量和水资源有限,对煤化工企业水资源利用、环境治理技术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煤制油品、煤制烯烃等项目产品以中低端、通用料为主,煤制乙二醇产品结构单一,高端应用比例不高。这不仅加剧了行业内部竞争,也使石油化工行业部分产品结构性产能过剩更为严重。

煤化工产业或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

随着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的命题。近年来,能源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步伐加快,为煤化工行业发展营造了更好环境。“双碳”目标下,煤化工是推动煤炭清洁环保利用的有效方式。煤炭产业链日益完善,煤化工技术和产品更新换代,将或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

当前,国际大宗能源价格高位震荡,能源进口成本增加。尽管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不断下降,“控煤”是未来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趋势,但是目前来看,现代煤化工具有能源转化率高、煤炭利用效率高、污染物排放少等优势,是发挥煤炭的兜底保障作用、实现煤炭清洁、高效、高价值利用的最佳选择。

中国石化经研院数据显示,2021年,85%以上的煤炭消费已实现清洁高效利用,现代煤化工升级示范项目已全面实现烟气超低排放、污水净零排放及VOCs治理。随着煤炭产业链日趋完善,以煤炭资源为龙头,煤电、煤化工、煤基新材料的融合发展,为产业未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