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2版:中国石化报02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业界圆桌

2022年08月09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许帆婷 文 凯 李兵森 丁 繁 谢 磊 吴慧平 采访整理
16.8K

何祚云 长城能源化工 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胡传清 中天合创化工 分公司总经理
姬伟毅 宁夏能化公司 副总经理
张 炜 中安联合煤化工 分公司副总经理
刘 刚 贵州能化公司 副总经理

访谈嘉宾   

1 我国煤化工行业发展现状如何?中国石化相关企业处于什么发展阶段?

何祚云:我国现代煤化工已初步完成以煤为原料替代石油天然气生产成品油、合成天然气、聚烯烃、乙二醇等石化产品的产业化,技术和生产运行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进入“十四五”,现代煤化工正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中国石化发展现代煤化工已有十多年时间,已形成煤气化、煤制油、甲醇制烯烃(MTO)等化学品技术,废水零排放及节能环保技术等全产业链技术,绝大部分产品和技术实现了产业化。

胡传清:中天合创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为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已投产煤制烯烃项目,生产甲醇、聚乙烯、聚丙烯等产品。投产以来,突出煤炭化工一体化、产业高端差异化、生产绿色低碳化、装备技术现代化、管理控制信息化,走出了一条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之路。

姬伟毅:宁夏能化是中国石化煤化工板块第一个投入生产运营的企业。公司积极投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先行区建设,建设“煤电化”一体化产业格局,以煤炭高效清洁利用为目标,走碳一化学与碳二化学有机耦合的工艺路线,全力打造质量更优、效益更好、价值更高的高端煤化工产业链、品牌链。

张炜:中安联合煤化工项目于2019年7月建成投产,采用中国石化自主开发的SE-东方炉技术,在行业内率先探索出煤化工高盐废水零排放处理和分质化利用的技术,项目摘得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快速实现了煤化一体化项目整体盈利。目前,中安一期工程圆满收官,正在积极谋划化工二期项目,增产高附加值产品,提升盈利水平和抗风险能力。

刘刚:贵州能化公司所在地贵州省织金县,是贵州煤化工发展中长期规划中的新型能源化工基地核心区域。区域内煤炭资源富集,供水条件优越,资源组合得天独厚,交通运输体系完善,具有发展大型新型能源化工基地的优越条件。贵州能化煤制PGA(聚乙醇酸)项目是中国石化和贵州省依托资源优势引进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点项目。PGA是一种可降解塑料,用途广泛,符合国家绿色循环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项目目前正处于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推进的建设阶段。

2 与石油化工相比,煤化工发展的优势在哪里?

何祚云:相比石油化工,现代煤化工发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煤炭资源优势,我国煤炭资源总量约5.9万亿吨,查明资源量约1.7万亿吨。二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优势,我国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较高,发展煤化工可以弥补油气资源的不足。三是一体化优势,煤化工依托国内丰富的煤炭资源更容易实现项目“原料+加工”一体化,有效稳定生产成本,提高抗风险能力。在国际能源价格高企情况下,长城能化煤化工业务今年上半年合并口径营业收入、利润同比继续保持大幅增长。四是产品优势,根据煤化工合成气加工的特性,可以生产一些用途特殊、附加值高的产品,在产品结构上与石油化工形成互补。

张炜:煤化工的产品可以基本替代石油化工产品,部分产品质量甚至优于石油化工产品的质量标准。在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下,尽管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不断下降,但在未来一个时期内煤炭仍是主要能源之一,煤化工行业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可以起到一定的兜底作用。

3 在当前经济环境、环保政策、能源价格等大背景下,煤化工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和发展机遇有哪些?

何祚云:当前煤化工企业多为煤化一体化模式,受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影响较小。经济环境对煤化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产品市场需求变化上。此外,在能耗“双控”和“双碳”背景下,国家环保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方向。上述问题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未来我们希望通过技术的进步,煤化工的高耗能、高碳排放等问题能够得到有效改善。

胡传清:现代煤化工项目投资大、对煤炭品质要求高,受到能耗“双控”目标等多重政策限制,同时还受到安全环保标准不断提高带来的成本上升影响,现代煤化工不宜盲目扩张。从短期看,煤制烯烃产业正处于难得的发展机遇期,煤化工对促进“六稳”“六保”作用明显。从长远看,一方面,发展煤化工产业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双碳”背景下煤化工绿色低碳发展刻不容缓,要围绕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开展技术创新和改造,通过安全生产、清洁生产、环保生产、高效生产,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4 煤化工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好规划、不断发力?

何祚云:要持续推动现代煤化工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转型升级,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高端化发展,一是技术高端,二是产品高端。多元化发展,要依托区域资源禀赋特点,促进现代煤化工与新能源、可再生生物质、天然气化工等关联产业协同发展,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实现低碳化发展,要探索新能源和煤化工融合发展减碳路径,减少生产过程碳排放和配套燃料动力的碳排放。

姬伟毅: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在管理规范上不断发力,不断提升装置能效水平、运行水平,降低单位产品能耗、物耗及成本。其次要加大技术开发力度,持续推进优势产业链的固链、补链、延链和精细化工产品、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协同发展,在转型升级中实现有序减量替代。再次要对标“双碳”目标任务和能源“双控”要求,落实集团公司绿色低碳发展战略部署,推动高端煤化工与新能源产业耦合发展。

刘刚:在当前形势下,现代煤化工要遵循循环经济理念,与石化、水泥、环保、制药、生物质行业协同发展。要依托现代煤化工行业的优势,打造区域工业气体供应中心、区域高浓度有机废液和固体废物处理中心、区域高纯氢能供应中心和区域扶贫基地,实现煤资源吃干榨净,推进煤化工与其他行业协同发展。

(许帆婷 文 凯 李兵森 丁 繁 谢 磊 吴慧平 采访整理)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