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铁人王进喜的入党培养联系人,93岁的中原油田离休干部满应科不久前离世。生前,满老提起自己的烽火人生经历,始终是记忆犹新、感慨万千
历经烽火意志坚2022年08月03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寒江雪
寒江雪 在2022年6月24日的《中国石化报》4版,刊发了中原油田离休干部满应科的回忆文章,讲述了他见证优秀工人王进喜成长、入党的过程。 据满老生前回忆,他与王进喜谈话时,曾说:“入党就是要下决心跟党走,干好钻井工作,敢于牺牲自己的利益。简单点说,就要像革命战争年代那样,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为人民利益豁出命来干!”王进喜听后当即表态:“这我有决心,我一定做到!” 记者有幸在满应科离世前多次前往采访,回顾老人的一生,确实是历经烽火洗礼而意志弥坚。 烽火岁月锻炼成长 1929年5月,满应科出生于河南荥阳一个佃户家庭,由于军阀混战,拉夫派款,一家十口人过得饥寒交迫。“我小时候喜欢看《说岳全传》,被岳飞等一批民族英雄的精神感动,抗日战争时,我就想学岳飞,所以后来就当兵去抗日。”满应科回忆。 1942年秋,满应科加入爱国将领杨虎城部38军17师,从此开始了长达10年的抗日和解放全中国的战斗历程。 1945年7月,17师在河南洛宁起义。满应科随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先后参加上党战役、白晋战役、平汉战役、豫北战役。在1946年1月的一次战斗间隙,满应科在河北临漳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7年6月,满应科随部队挺进到当时位于敌人后方的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区。“从12月到第二年3月,那一段最困难,我们跟10倍的敌人周旋了整整4个月,敌人妄图把我们困死在山里。1948年元旦那天,我和区小队已经3天没吃饭了,摸遍全身,只找到半把玉米粒,然后我一粒一粒喂给了伤员,自己在山坡上拔茅草嚼草根充饥。”满应科说,那4个月大小战斗40多次,他们打死敌军近千名,战斗中他也亲眼看到200多名战友壮烈牺牲。 “最终在1948年3月底的一个寒夜,历经九死一生,我和剩下的280名战士借着夜幕,沿着一条背山小道突出重围,胜利归队,圆满完成掩护主力部队作战的任务。”年过九旬的满老,提及战斗经历,语气顿时铿锵。 1949年5月,满应科所在部队被划归第2野战军19军57师。解放战争中,他们粉碎了胡宗南布下的3道防线,解放陕西汉中、进军四川。 投身石油再立新功 正当他们积极准备参加抗美援朝作战时,1952年8月1日,毛主席签署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19军57师集体改编转业为石油工程第1师。满应科和战友从此走上了石油建设的新战线。 转业之初,满应科任延安枣园钻井教导团政工科科长。他带头学技术、钻业务,和教员、老工人交朋友,发扬解放军不怕困难、善于克服困难的光荣传统,学好新本领,不当外行人。 1954年2月,25岁的满应科调到玉门油矿,担任钻井一大队党总支书记。他发动干群和技术人员一起分析井下情况,采用“高压、快钻、大泵量”的新措施,大幅提高钻井进尺速度,同时培养出一支支过硬的钻井队伍。 就是那段时间,满应科发现了贝乌钻井5队的司钻王进喜“这棵好苗子”,并将他作为入党积极分子重点培养。1956年4月,在满应科的培养联系下,王进喜光荣入党。 以企为家初心如磐 满应科常说:“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1959年,满应科调到新疆石油管理局输油大队任大队长,管理我国第一条长距离输油管道。从1959年到1964年,他以站为家,经常带上电话机和行军床到泵站蹲点当工人,培养典型、轮训干部、推广先进经验。 1966年,满应科调往华北石油会战指挥部任副总指挥兼监委书记、生产办公室主任,主抓钻井工作。1970年辽河石油会战开始后,满应科调任辽河油田油建团团长。 1970年4月的一天,为鞍山钢铁厂供天然气的辽11井发生强烈井喷,巨大的油气流呼啸声十几公里外都能听到。满应科率领由30多名油建工人组成的抢险队全力压井口。最终一场特大井喷被制伏了,辽11井保住了,而连续四天四夜没有睡觉的满应科,带着浑身油泥浆昏睡了两天两夜才醒过来。之后,辽河石油会战指挥部授予满应科“抢险英雄”称号。 1980年,时任辽河石油勘探局党委常委、副局长的满应科,受命重建西安石油学院,任副院长,主管基建工作。他主持了西安石油学院的选点、设计与建设。 1986年,满应科调到位于河南濮阳的中原石油勘探局,同时兼任濮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主持人大常务工作。1994年,65岁的满应科光荣离休。 离开工作岗位后,满应科依然为搞好油田员工家属的后勤生活、密切油地关系默默做着工作,持续发挥作用。 “就像王进喜说的,我们都得替国家着想,困难再大也要想办法去克服。我们不是为别人干,是为国家干,为自己干,苦点累点都值得。”记者最后一次见到满应科时,他这样说。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