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2版:中国石化报02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公司推进标准化丛式井、“井工厂”建设,让新井“借住”老井场

优化土地利用“省”出56个足球场

2022年08月02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戴 莹
16.8K

    本报记者 戴 莹

    7月24日,在涪陵页岩气田焦页12号平台,记者看到,这个平台18口气井“同台献艺”,有的在采气,有的刚试完气,有的在进行钻前工程,形成一个“井工厂”井组。这是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公司节约土地资源的一个缩影。

    涪陵页岩气田位于川渝地区大山深处,可利用土地资源有限。在气田产能建设规模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涪陵页岩气公司“惜土如金”,采取推进标准化丛式井、“井工厂”建设、让新井“借住”老井场等措施,力争开发用地最小化。据不完全统计,气田开发以来,累计节约土地资源600多亩,相当于“省”出56个足球场。

    从气田开发起,涪陵页岩气公司就着手开展标准化场站建设,积极推广标准化丛式井、“井工厂”施工模式。按照标准化设计、标准化施工等“四化”要求,他们利用三维设计技术优化设计采气井口、管阀、配件,统一规范平面布局、模块划分等。按照二级布站方式,公司设计出5个系列的标准化“井工厂”集气站,将采气流程设计成一个个标准的撬装模块,不但实现了一次批量完成数百口井、十几座站的设计,降低设计成本,而且减少了土地占用。目前,涪陵气田累计建成116座集气站、700口气井,丛式井比例为100%,仅气田一期产建区单井土地征用面积就节约30%。

    近年来,涪陵页岩气公司对气田老区实施大规模立体开发调整,“密织”井网,实现更多储量动用。为充分利用老井场,他们在满足钻井、地面等施工并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原有已进行采气的老井场资源,最大限度进行井场组合,将新井打在老井井场上,完成新的产能建设计划。“焦页12号平台最初有4口气井,近年增加了12口,马上又要开钻2口气井,这些新井全部‘借住’在老井场。”公司地面工程项目部工程师邹成指着井位部署图说。

    他们坚持“地上+地下”一体化作业体系,探索实践了多站同管集输流程,形成“井集中、管同用、线同沟”施工模式。为了给新井“腾”地方,技术人员通过下沉采气方井、取消采气树1号大阀的办法,尽可能地让采气树“矮”下身子,解决采气井无法同排钻井的难题。技术人员进一步缩短井间距,井与井之间更加“亲密无间”,两口井可节省110平方米土地。

    今年,气田要打100口新井,除边缘评价井外,90%的新井都部署在老平台,很多老平台开发已是“梅开二度”“梅开三度”,减少了大量新建井场、道路、外输管线等征地。在焦页171号平台建设征地中,公司与工程施工单位多轮次对接,优化设计方案,9口气井的征地比计划少了2000平方米。

    公司深入开展技术创新,尽可能地减少土地占用。他们大力推行全电驱压裂机组使用,相比传统柴驱压裂机组,电驱压裂机组马力大,且体形小巧,占地面积可减少23%。他们还开发气液两相计量分离技术,累计减少分离器121台,大幅缩减了设备占地面积。他们研发的压裂液一体化在线混配技术,实现压裂液全程在线混配、即配即用,减少了大量储液罐,节约配液区用地40%。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