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1版:中国石化报01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行走甘肃石油:藜麦的乡村振兴故事

2022年07月2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闫坪卉 何翔任
16.8K

▲图为中国石化藜麦产业园初加工生产线全景。本报记者 程 阳 摄

    本报记者  闫坪卉  何翔任

    白垩纪以来交叠形成的红色岩层时隐时现,河流侵蚀而成的山谷沟壑就像刻在地表的纹理,成片出现的藜麦田不时在眼前一闪而过。这是7月11日,记者乘车前往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村时看到的场景。

    陇省之苦,曾甲天下。从2013年开始,中国石化在东乡县这片热土上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役。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甘肃石油在集团公司党组部署下,以藜麦产业为试点,积极探索“种植+深加工+品牌打造”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现在,东乡藜已经成为老百姓的致富藜。记者在陇中的沟壑深处,用心探访藜麦“讲述”的乡村振兴故事。

    “藜麦书记”来了,村民收入多了

    沿着崭新的柏油路,记者一路驶入布楞沟村。

    村庄四周是成片的藜麦田。7月,藜麦已有膝盖高了。村主任马毅成告诉记者,一亩藜麦可为村民带来2000多元的收益,全村现在藜麦种植面积已有140亩。

    记者在甘肃石油农牧中心见到了杨成,他曾经是布楞沟村的第一书记,见证了东乡藜麦产业的“前世今生”。

    2018年最后一天,杨成来到布楞沟村,开始了驻村扶贫、推广藜麦的工作。东乡种植藜麦气候适宜,但村民以前没接触过,杨成便挨家挨户做工作。首批种植的村民增加了收入,种植积极性上来了,每天上山下沟的杨成也被村民亲切称呼为“藜麦书记”。

    现在,东乡藜麦的年产量已由最初的260吨增至2100多吨,布楞沟流域6个乡镇25个村庄因此收益。

    在布楞沟村,记者遇到了村民马热者布。当得知我们来自中国石化时,他十分热情,用不太流畅的普通话和记者交流:“在中国石化的帮助下,我种植了3亩藜麦,加上外出打工,每年有5万元的收入。现在我住上了新房,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村里越来越好,本来在江苏打工的尕西木也回来了,在村里开了一家农家乐。“这样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尕西木80岁的老父亲拉着记者的手,激动地说。

    “藜麦让我有了第一份工作,现在一个月收入4000多元”

    从布楞沟村向东5公里,是投入试生产不久的中国石化藜麦产业园。产业园由中国石化投资1.3亿元建设运营,每年加工藜麦1万吨,下一步将在生产藜麦酸奶、藜麦饼干、藜麦面条等深加工产品上作出探索。

    在这里,记者看到藜麦在传输带上滚滚而上,经过数十道自动工序,最后被打包成袋。未来这里产出的藜麦成品,将通过易捷渠道销往全国。

    来自甘肃石油的驻村干部、布楞沟村第一书记周鹏超介绍,好的藜麦产品有了,下一步关键是如何让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他们开始探索藜麦产业链向终端延伸,藜麦产业园应运而生。

    在产业园里,记者看到不少东乡族妇女在忙碌。她们都是周边的村民,在这里打工挣钱。

    马学萍是较早出来打工的一员。她告诉记者,以前,受传统习俗影响,当地妇女都不外出工作。近几年,在当地政府和中国石化驻村干部的宣传教育下,当地人的观念开始发生转变,再加上藜麦产业持续向好,她开始出来工作,负责藜麦产品包装。因为表现优秀,马学萍逐渐成为骨干,后来便到产业园负责全产品条线的物流工作,一个月收入4000多元。

    “第一次领工资时,我激动地哭了,这是靠自己挣来的钱,当天就给3个孩子一人买了一双新鞋。”马学萍开心地说。

    “东乡藜麦现已销往全国各地,我们还力争让它走出国门”

    进入甘肃石油易捷臻品甘肃展示馆,可以看到当地各种农产品,东乡藜麦就在显眼处。

    为进一步提升扶贫产品附加值,推动藜麦产业向中高端发展,甘肃石油打造“陇谷传说”品牌。他们充分利用易捷全国销售网络,通过入驻门店、开展直播带货等方式,将东乡藜麦销往全国各地。

    “得益于东乡藜麦的品牌效应,有一些头部网红主动找我们合作。有次直播单场观看人数超过300万人。”甘肃石油易捷服务负责人张洁茹说。

    甘肃石油还与当地政府合作,将产品销往东部地区。建设“臻品甘肃”销售平台,在帮销全省扶贫产品的同时,为“陇谷传说”品牌引流,做大产品销量,进一步增强品牌影响力。

    东乡县副县长毛凯是中国石化选派的扶贫干部,来东乡县一年多,光布楞沟村就跑了上百趟。为了给东乡藜麦做直播带货,他专门编了一个顺口溜:“上过电视上过报,全国人民都知道,藜麦产品就是好,是咱东乡的一大宝。”在一次县长直播活动中,毛凯实现了单场销量2300余万元的好业绩。

    甘肃石油代表、党委书记韩杰告诉记者,现在东乡藜麦系列产品已成功销往全国各地,带动了上万名东乡族群众致富。下一步,随着中欧、中亚、南亚国际货运班列的开通,甘肃石油将力争让东乡藜麦走出国门。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