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2版:中国石化报02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研产服用”一体化支撑上游高质量勘探效益开发

2022年07月18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吴柏志
16.8K

    吴柏志

    经纬公司作为业内“研产服用”一体化企业,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党组对经纬公司“全球视野、国际标准、石化特色、高端定位”的要求,自觉增强开展主题行动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在担当“大国重器”“顶梁柱”上展现更大作为。

    着力在“研”上动心思。坚决扛稳科研责任,全力提升自主研发制造能力。对外开展大兵团联合作战,与知名企业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产教融合研究院、联合申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对内实施“大集中、小特专”研发模式,着力解决重组前“散小弱”的问题,进一步整合优化研发资源,打造贯通方法研究、仪器研制和推广应用的完整创新链条。依托区域公司发展小而专的特色技术,声波远探测、爬行器等15项特色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1年以来,公司承担国家及集团公司级项目21个,荣获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5项、中国专利银奖1项;自主研发旋导国产化率达94%,实现技术和功能定型,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全体经纬人将对标国际油服10项关键技术和26项技术研发指标,加快研发步伐,全力打造全国地质测控技术创新策源地,有效支撑中国石化上游高质量勘探和效益开发。

    着力在“产”上下功夫。积极推进产品产业化进程,创建“经纬领航”“经纬视界”“经纬探索”等特色品牌,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服务的转化。在山东片区打造工具仪器产业化基地,实现关键设备自研自产自销与迭代完善。继续加快搭建科技研发线、技术服务线和运营管理线,以技术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以技术扩大国际化合作空间、以技术深度影响行业走向,努力实现产品技术国内整体并跑、部分产品技术国际领跑,展现经纬品牌价值。

    着力在“服”上求突破。坚持一体化基础上的专业化发展,理顺与油公司、地区工程公司两个关系,主动对接解决技术需求。抽调测录井解释专家,进驻西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一体办公,围绕重点工作联合开展解释评价及地质研究。实施专家区域负责制,建设公司、区域两级专家库,构建“专家一小时保障圈”,通过就近共享、后台支撑,快速进行现场处置、技术支持。搭建专家团队远程在线支持平台,实施两地四方信息化联动。公司党委积极践行“抓住油价高位有利时机,加快重点地区产能部署和新井运行节奏”部署要求,聚焦有机协调完善一体化运行机制,聚焦经济适用分区域分油藏推广技术,聚焦“四提一降”全力服务示范井工程,坚定不移把保障勘探开发作为第一责任、第一目标、第一要务。

    着力在“用”上见实效。建立“一体化集中管控、智能化高效协同、可视化高度融合”的远程支持中心,对全国市场实施远程技术支持、指挥调度、生产跟踪和应急指挥。在集团内部市场,统筹优化市场布局,跨区域调配队伍,队伍动用率在90%以上。在国内外部市场,成功开辟西南油气、北京华油地质导向市场,承揽新疆申能测井工程等技术服务项目,首次中标智慧石油渤海湾定向井项目,并中标绿源地热、中天碱业、国家管网储气库等项目。在海外市场,中标苏丹2+1年录井项目及泰国定向井技术服务项目;科威特项目克服疫情影响,保持6支录井队伍及1支仪表队伍运行;沙特项目硫化氢监测服务队伍规模由8支增加至14支,海外市场呈现良好发展前景。公司党委坚持与上游企业难点同题共答、目标同向发力、专业同频共振,最大程度发挥专业化重组优势,为集团公司发展提供经纬方案、贡献经纬智慧、展现经纬作为。

    (作者为经纬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