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5版:中国石化报05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一种精神传承,续写石化新故事

2022年07月12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孙湘云
16.8K

    □孙湘云

    “准备转产TCC-1,咱们的产品有‘回头客’了!”今年3月,疫情刚过,催化剂齐鲁分公司就收到了青岛石化的TCC-1催化裂化催化剂新订单。经过一年多的使用,新产品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TCC-1是MFP技术专用催化剂,从研发到工业化生产是“十条龙”项目“多产丙烯和低硫燃料油组分的催化裂化与加氢脱硫技术开发与工业应用”攻关的重要一环,而作为精品催化剂,它的产品性能和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2021年,该催化剂实现工业化生产,并在青岛石化首次成功应用。

    回忆起首次生产TCC-1的情形,催化剂公司联三车间一班班长张立志印象深刻:“那是2021年1月,与任务一起到来的是百年难遇的极寒天气。”零下22摄氏度,通风的厂房里外一个温度,不仅冻得人受不了,而且对生产也造成了极大影响,不是吸收塔液位计失灵了,就是热电偶冻坏了,问题一个个接踵而至。他只能手握测温枪来回巡视,利用蒸汽为设备取暖,想方设法排除故障。一个人忙不过来,车间领导、技术员、岗位员工轮番上,像呵护新生儿一样,全力保障设备连续稳定运行。即便如此,产出的催化剂质量依然在一个范围内波动,怎么也上不去,只能算基本合格。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

    他们一步步复盘每一个操作步骤,不断采样,一遍遍对比,始终找不到头绪。经过几天的数据收集,张立志终于确定了异常点。找准症结后,在石科院专家的帮助下,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1月下旬,TCC-1生产成功,并于2月下旬在青岛石化装剂使用,效果良好。

    回想起那段时间,作为“催二代”的张立志非常自豪:“从小听着父辈们突破外国封锁、摘取石化行业‘五朵金花’的故事长大。如今,‘十条龙’的重担落到自己的肩上,我们没给他们丢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