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3版:中国石化报03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西北油田 靶向施策治理危险废物

绘出环保“全井图”

2022年07月12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王福全 张鹤鹏
16.8K

西北油田原油生产集输杜绝跑冒滴漏,不让巴依孜湖湖水受到污染,群鸟在油井旁筑巢、戏水。麦吾丽旦 王辉辉 摄

    王福全 张鹤鹏

    7月2日,塔河油田T814修井作业现场,施工人员用船型围堰代替防渗膜,实现了对井筒产出液及沉积物等危废物“不落地”的升级管理。

    “新技术应用有效避免了防渗膜可能导致的次生污染。”西北油田HSE总监、安全环保质量管理部经理文军红说。近年来,他们以源头管控、主体责任管理、末端利用三个重点环节为靶向,作业一口井,不损一片绿,实现油田生产经营效益与绿色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点线共治,前项管控

    “以前应用的防渗膜,强度差、易破损,每作业一井就要换一次,用量大、后期处理难度也大。”在TK469井场负责安全环保检查的张鹤鹏说,“船型围堰是我们近年来采用的源头‘控量’手段之一,既可重复利用,搭建、拆除时间较铺设防渗膜还节约了一半。”目前,西北油田已应用船型围堰410余井次。

    除了井场作业,原油管线刺漏是产生污油泥的另一个主要源头。该油田针对本地原油具有强腐蚀性的特点,从管道内防工艺创新入手,综合采用HTPO(耐热聚烯烃管)内穿插、纤维增强涂层、承压软管内衬等修复技术对管线进行治理,大幅延长了管线在强腐蚀环境下的生命周期。近5年来,该油田腐蚀刺漏事件降幅达80%。

    末端治理,闭环运行

    “源头管控解决的是增量问题,末端治理解决的是存量问题。末端治理得好,油田危险废物的管理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可控、能控。”文军红说。

    西北油田建立了年处理规模达16万吨的绿色环保工作站。井场的产出液、沉积物,管线刺漏产生的污油泥等危险废物,全部被拉运到这里,进行闭环处理。

    “我们采用热解析技术处理含油污泥,这是一种采用高温气化原理对油泥进行深度热分解处理的先进技术。”绿色环保工作站站长刘勇说。

    近年来,绿色环保工作站通过热解析技术累计回收净化油8300吨,分离回收的气体经过净化处理后返回热解单元焚烧利用,分离处理后的水全部用于油田注水增油作业,分离处理后的泥土则用于油田道路建设。

    齐抓共管,构建矩阵

    西北油田构建责任矩阵,推动精细管理,他们制定油田危险废物管控清单,对含油污泥、含油岩屑及废弃包装物等6大类18项危险废物进行明确管控。今年他们还发布了钻完井、修井、采油气及危险废物等4项现场专项检查清单及生态环境保护负面清单,从严开展超量超标问责考核通报。

    为明确产废单位主体责任,该油田还严格落实排污许可、危险废物管理计划、线上转移联单管控要求,形成全员齐抓共管机制,从而有效推动危废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