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6版:中国石化报06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镇海炼化对分散的污水处理场实施集中管控,通过统一管理、优化创新、源头管控,今年1~6月,回用污水量同比增长25.25%

“水立方”让风更清水更净

2022年07月05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梅辽颖 刘 禹
16.8K

图为“大污水场”基地鸟瞰图。范 琪 摄

    □梅辽颖 刘 禹

    华灯初上,从舟山跨海大桥极目远眺,占地面积28公顷的镇海基地四大污水处理场分外显眼,蓝色盖板在灯光的照耀下晶莹亮丽,员工们亲昵地称其为“水立方”。

    近年来,镇海炼化将分散的污水处理场整合搬迁,炼油第一污水处理场、乙烯第一污水处理场、乙烯第二污水处理场、煤焦制氢污水处理场集中在一起,形成污水处理规模4450标准立方米/小时、回用规模3300标准立方米/小时的“大污水场”基地,通过集中管控、优化创新、源头管理,规模处理效应显现。今年1~6月,镇海炼化回用污水量同比增长25.25%。

    集中管控让四大水场效能翻倍

    5月30日,镇海炼化公用工程第五控制室内,内操蒋梅华在DCS系统中轻轻一点,三氯化铁药剂气动阀缓缓打开,随即联系药剂配送中心进行输送,约两分钟后,三氯化铁药剂罐液位逐步上升。

    过去,接卸药剂需要通过车辆分送至各个污水处理场,效率低还有可能产生泄漏。2021年5月起,污水处理场所有药剂通过管道输送,添加药剂实现“一键”搞定。据介绍,污水处理场药剂采用集中管理模式,这在系统内也是首次,每年可减少药剂运行车辆5000车次,有效降低成本、提升环保指数。

    不仅仅是药剂,4座污水处理场集中布置,控制系统集中在一座控制室内。各个污水处理场之间设置了联通线,流程互联互通、设施互备互用。污水处理场间“污水、活性污泥、废气”三联通,实现了动态调配污染物负荷、生化池活性污泥互补、废气协同处理。“药剂集中管理、操作集中控制”优势的充分发挥,实现了污水系统统一管理、人力资源持续优化。据估算,通过资源综合利用等措施,每年可实现降本增效3000余万元。

    在集中管理的基础上,污水处理场还可分区调节。该公司设置开停工污水专线,实现了生产装置异常工况高浓度污水与正常生产污水“污污分流、分质处理”,提升装置停开工效率,降低污水处理场运行压力。

    科技创新让炼油污水实现100%回用

    5月12日,污水处理场第二套废碱湿式氧化装置稳定运行满4个月,不仅实现了“长周期”运行的首阶段目标,而且各项技术指标表现优异。反应器处理量由每小时3吨增至每小时19.2吨,还实现了分液罐出料不需回流、高压进料泵在线切换,填补了国内两项技术空白,打破国外主流工艺技术的垄断,解决了国内在这项技术上的“卡脖子”问题。“第二套废碱湿式氧化装置的国产化、大型化,真正实现了中国技术治理中国废水。”镇海炼化公用工程二部党总支书记王增伟自豪地说。

    更令镇海炼化人自豪的是“炼油达标外排污水适度处理回用技术”,处理后的污水经氧化塘进一步去除有机物、氨氮、悬浮物等污染物后,回用至各循环水场作补水,可实现含油污水的净化回用。这套回用设施共计获得8项国家发明专利,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获得中国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已在石化行业145家企业推广应用,出水代替新鲜水作为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补充水,已实现100%回用炼油污水。

    这样的技术攻关和项目创新在公用工程二部还有很多。“水立方”创新工作室持续密切与科研院所合作,先后完成了“炼油达标外排污水适度处理回用技术”“一体化生物反应技术”“2号乙烯污水全混全回用工艺”等多项技术攻关。

    全员“围剿”消异味除隐患

    公用工程二部炼油第一污水处理场,外操张虎军像往常一样在装置巡检,而又与往常不同的是,这趟巡检,他“捡”到了200元的奖励。

    当张虎军在巡检到IBR水解酸化池西侧时,闻到了一丝若有若无的气味。他蹲下身子,沿着已用结构胶密封好的玻璃盖板与水泥地面的间隙处一点点进行检查,终于发现了一处极细微的缝隙未与地面完全贴合,通过LDAR检测仪检测,果然,缝隙外空气浓度达到258ppm(百万分比浓度)。张虎军立即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记下了异味点位,按程序做好密封处理。

    “机器能检测空气中的多项数据,却无法分辨各种气味。所以,唯有加强巡检,才能确保本质安全。”公用工程二部经理贺建平对此做了详细介绍。今年以来,他们开展“环保再提升,鼻子‘捡’黄金”专项行动,通过即时奖励的方式进一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他们压实“管理网格化+技术专业化+现场规格化+行为规范化”大安全管理模式,从网格机制、溯源摸底、管控处理、生产操作、专项激励、全面提升等方面入手,狠抓异味源头管控。专项行动开展两个月以来,全员对作业区进行了3轮地毯式摸排,异味攻关小组现场勘察、制定对策,大部分异味点均在一周内立查立改见成效。截至6月1日,已查找多种异味源类型,整改完成率61%,异味源点位整改完成率82%。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