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8版:中国石化报08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广州(洛阳)工程瞄准“炼油、储运、新型煤化工”三大传统领域和“新型化工、化工新材料、氢能、节能环保、碳中和”五个新领域,锻长板、补短板,全力推动企业由炼化工程公司向能源化工工程综合服务商转型

延伸业务链 跑出转型“加速度”

2022年07月05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李建永
16.8K

由广州(洛阳)石化参与开发与设计的40万吨/年乙烷裂解气制苯乙烯装置在茂名石化建成投产。

    □李建永  文/图

    近日,炼化工程集团广州(洛阳)工程收到了集团公司科技部的贺信,对其参与开发设计的茂名石化40万吨/年乙烷裂解气制乙苯/苯乙烯工业示范装置顺利产出合格产品表示祝贺。消息传来,大家都欣喜不已。这也是该公司转型发展的一个最好证明。

    近年来,广州(洛阳)工程聚焦“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瞄准“炼油、储运、新型煤化工”三大传统领域和“新型化工、化工新材料、氢能、节能环保、碳中和”五个新领域,锻长板、补短板,全力打造“三大五新”技术优势,推动业务链不断拓展延伸。2021年以来,该公司不仅承担完成了镇海基地一期、海南炼化炼油改扩建、岳阳原油商储基地等一批工程设计与总承包任务,而且相继承担了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锂电池—碳酸酯、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氢燃料电池供氢、可降解材料、综合加能站等一批新型业务,在推进转型发展中跑出了“加速度”。

    直面新挑战,实施“市场根据地打造工程”

    近年来,面对国内炼油产能过剩的实际情况和“双碳”目标挑战,广州(洛阳)工程坚持贯彻绿色低碳理念,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确立了建设世界领先的技术先导型能源化工工程公司的发展愿景,提出并实施了“全球化、创新驱动、能化为本、价值聚焦、绿色洁净”五大发展战略,全力推动企业由炼化工程公司向能源化工工程综合服务商转型。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该公司以“市场根据地打造工程”为抓手,紧贴相关区域目标市场,实施全员经营。他们坚持以服务系统内企业为根本,积极开展客户走访及技术交流,通过提供工程技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持续培育壮大工程项目市场。

    2021年以来,他们通过开展战略合作、签订框架协议等措施,先后承担了镇海基地二期、温州LNG接收站、天津石化南港乙烯、茂名石化博贺油品管线等一批工程设计与总承包项目,在沸腾床加氢、丙烷脱氢及化工园区产业链规划、工厂总流程优化、安全环保评估、新型设备和材料应用开发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从甲醇制烯烃项目到锂电碳酸酯项目,再到刚刚启动的一体化项目,广州(洛阳)工程一直是非常值得信任的合作方,帮助我们不断延伸产业链,加快打造国家级化工新材料基地。”业主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解亚平对双方合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据统计,2021年,该公司在镇海、湛江、茂名等区域市场新签工程项目79个,约占境内新签合同额的60%,尤其是华南片区市场占比大幅提升,新签合同额占比达40%,“市场根据地打造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聚焦新领域,技术创新寻求效益增长点

    新型化工、化工新材料,是广州(洛阳)工程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特别关注的重点领域。

    2021年以来,该公司与系统内兄弟单位携手合作,完成了多产丙烯和低硫船燃油组分的催化裂化与加氢脱硫技术、沸—固复合床渣油加氢成套技术等“十条龙”项目的攻关,同时主动与科研院所和高校交流,强化技术寻源,实施协同创新,以技术创新引领市场开发。目前,他们已签订技术(战略)合作协议26项,承担的“十条龙”科技攻关课题也增至7项。

    在新型化工领域,该公司在保持现代煤化工业务发展的基础上,正持续加大丙烷脱氢、苯乙烯等化工领域市场的开发力度,推动催化裂解、针状焦等技术工程化,为炼化企业“油转化”“油转特”、低碳化生产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在化工新材料领域,我们一直寻求与业主、合作方的强强联合,共同培育研发新技术。”该公司市场开发部党支部书记谷峰介绍。目前,该公司参与的一氧化碳直接酯化制碳酸二甲酯、煤基合成气制甲酸甲酯等技术开发项目进展顺利,采用第三代甲醇制烯烃技术的宁夏宝丰集团大型工业装置、山东淄博10万吨/年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装置等项目进入建设阶段,既在全新领域延伸了业务链,又形成了新的效益增长点。

    与此同时,该公司还针对制约转型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及8项重点科研课题推行“揭榜挂帅”,攻关范围涵盖高端化工新材料、CCUS、储氢、储能、节能环保等方面。国家设计大师、公司首席专家、技术总监担任技术负责人,技术总监、专业副总担任项目负责人,与项目组其他成员一起奋力攻关。目前,移动床丙烷脱氢成套技术开发课题完成了新型反应器结构开发及工艺流程优化;二氧化碳高温捕集与原位转化技术研究及侧线试验课题确定了反应器等关键设备技术方案,并完成了1000吨/年工艺包开发;覆土式液化烃储罐课题已完成了工程技术开发,正进入覆土和水压试验阶段。

    布局新能源,产业链延伸积蓄先发优势

    一直以来,广州(洛阳)工程都十分关注氢能利用、加氢站等新兴业务发展。2021年4月,集团公司提出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的目标后,该公司立即瞄准氢能产业链多方布点占位,在总部氢能重大专项课题中承担了“万吨级绿氢工程技术开发及绿氢炼化示范”等多项子课题研究,努力积蓄先发优势。

    在光伏发电制氢领域,该公司承担了新星石油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中原油田兆瓦级可再生电力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新星中科光伏发电等氢能项目建设。其中,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是中国石化首个利用大规模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的绿氢项目,10月底建成投产后可年产绿氢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2万吨;中原油田兆瓦级可再生电力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于4月开工建设,投产后每生产1立方米标准氢气(压力为3兆帕),可节电1千瓦时。

    在氢燃料电池供氢领域,该公司与大连院等单位合作完成了氢气纯化成套(S-PSA)技术开发,承担建成了天津石化、茂名石化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他们总承包建设的河南省首座油气氢电服综合加能站投用后,新乡、濮阳等地纷纷提出同类项目委托,在周边地区形成了综合加能站项目群。

    与此同时,该公司化工园区产业链规划、合同能源管理等工程咨询业务增长迅速,项目数字化交付已成长为新兴商业合作模式,有效带动了企业转型发展。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