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2版:中国石化报02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一线故事

宋晓波:执着的川西海相“探路者”

2022年06月17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刘 勇
16.8K

宋晓波在龙门山开展野外地质研究。隆 轲 摄

    刘 勇

    宋晓波是西南石油局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三所所长,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文质彬彬、不苟言笑。然而,了解他的人能够真切体会到,严谨认真、踏实肯干是他的本色。

    2006年,怀揣着对油气事业的热爱,宋晓波大学毕业后,进入西南石油局,一头钻进四川盆地海相油气地质研究领域,一干就是16年。“我们手头的海相领域研究资料不够。”他总是说,“油气藏在地下几千米深处,不掌握区域地质规律,油气踪迹难以定位。”

    对于油气勘探而言,地质工作是基础,而野外地质研究正是获取资料的重要手段。为了准确获取川西海相雷口坡组勘探研究所需的第一手地质资料,宋晓波的身影时常穿梭于龙门山深山中、河谷间。酷热的盛夏汗湿衣裳、寒冷的隆冬冻红脸颊,十余年间,他几乎跑遍整个川西地区,为的就是能够寻找到好的野外露头剖面观察点,采集典型岩石标本,获得准确翔实的实物资料,从而有力支撑川西海相勘探取得突破。

    通过大量基础研究,敢于创新的宋晓波认为,四川盆地除了前人长期追寻的海相碳酸盐岩高能台缘滩相、不整合面风化岩溶等储层类型之外,还发育一种新类型储层。随着勘探研究不断深入,他进一步提出潮坪相白云岩油气成藏富集规律新认识,最终迎来川西雷口坡组天然气勘探重大发现——川西气田由此揭开神秘面纱。

    紧接着,摸索优选有利区带,做细做精地质研究,他带领团队完成了多口重点探井论证部署,助力川西雷口坡组累计提交三级储量超过3000亿立方米,先后获得中国石化天然气勘探发现奖5项、中国石化科技进步奖1项。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