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5版:中国石化报05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配套生物修复工艺,荒野重新变绿地

2022年06月14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16.8K

修复后,土地恢复生态功能。

    使用土壤淋洗剂后,尽管“洗”走了土壤中的大部分油污,但依然存在极少量的油污“顽固分子”,而且淋洗只能对土壤初步“疗伤”,无法彻底恢复土壤已损伤的生态功能。

    面对这一难题,石科院和胜利油田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技术攻关,自主研发出与土壤淋洗剂配套的生物修复工艺,一边对剩余的油污 “斩草除根”,一边对土壤的生态功能“修复如初”。

    研发团队通过研究油污土壤中现存的“土著”微生物,分离筛选出60多种具备降解石油烃、多环芳烃、重质油等不同类型污染物功能的菌株。经过反复试验,他们从中分离筛选出了耐盐碱的高效修复菌剂(BA系列),利用菌剂中的细菌高效“吃”掉土壤中剩余的油污,根除病灶。同时,技术人员还开发出了为土壤补充营养的“保健品”,通过引入自主开发的高效营养激活体系和生物质填料,帮助土壤快速恢复自身的生态功能,固本培元。

    为了提升修复效率,研发团队为高效修复菌剂找到了一个“好帮手”,建立了“微生物—植物”联用工艺。他们利用植物对于重建土壤生态的积极作用,在土壤上种植碱蓬、柽柳、甜高粱等耐盐碱植物,与修复菌剂珠联璧合,使修复效率进一步提升20%。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生物修复工艺与淋洗工艺联用的“组合疗法”,可将土壤中油含量进一步降低到0.45%以下,在恢复土壤生态功能的同时,大幅缩短了修复周期,实现了低成本、短周期、高效率的油污土壤修复,使污染的土壤能快速重返“清白”。

    目前,石科院和胜利油田研发团队已围绕新型淋洗-生物耦合修复技术发表SCI论文1篇、中文核心论文两篇,申请发明专利16件、获授权专利4件。该技术成果已先后在胜利油田21个地块实现了规模化应用,完成了2万平方米油污土壤的修复治理。规模化应用数据表明,新型淋洗-生物耦合修复技术吨处理成本较现有技术降低63%,修复周期缩短至6个月内,且修复后的土壤符合国家二类建设用地的土壤质量标准。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